在大荔县,占全县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沙地里,年产出全县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看来沙地经营好了,也可以“一顶一”
过去几年,大荔县沙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52亿元,接近全县年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随着治沙兴沙一体推进,一批以果蔬业、农牧业、旅游业为主的生态沙产业在大荔沙苑快速生长,沙苑正成为周边村镇吸引人口聚集的一大要素,在这些村镇形成了不少特色产业集群。
风吹黄花沙地香
在大荔县苏村镇,随机和当地人聊上几句,大概率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这里适生黄花菜。
地处沙苑南端、渭河北面的苏村镇种植黄花菜已经半个世纪。由于土质松软,排水性能好,极宜黄花生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户们3亩5亩地种黄花,房前屋后晒黄花,全镇有5万亩种植规模和1000余万公斤的年产量。
大荔沙苑生长的黄花菜 李世居/摄
但这并不代表种黄花菜很容易。
对农户来说,种黄花菜需要3月萌芽前浇水、旋耕、施肥,6月适度浇水追肥,7月要紧盯采摘期,秋后再施肥积累养分,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活要来来回回干。
“前两年肯定没收益,第3年管理好些,能有一点收益,一般盛产期是在5年以后。”谈起黄花特性,时任苏村镇党委书记杨龙头头是道。
苏村镇黄花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志峰认为,3年能见利的黄花是很好的黄花,在更多的情况里,种植户投入4年才能迎来丰收。
每年7月采摘期,为了能在花蕾未开放时及时摘下蒸制晾晒,种植户们常常是夜里采摘,白天加工,有人24小时都待在地里。“迷迷糊糊躺下就睡,什么时候有时间就睡一会儿”,在大多数农户记忆里,常常如此度过40天采摘期。
“以前农民规模化种植的少,后来苏村镇选了它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主要是看上这个产业的群众基础好。”杨龙说,现在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白志峰原来不是种黄花菜的,在苏村镇将黄花产业定为主导产业之后,他跟着周围的农户开始自己种黄花,2017年成立了合作社。
如果要发展黄花产业,成立合作社只是第一步,白志峰清楚,关键还得生产出好产品,为此他尝试更新黄花菜品种。
在白志峰的黄花菜产业园试验田里,每个品种试种三五行,一块地里种出了五六种黄花菜。有营养丰富、明目安神作用的台湾花;有抗病耐寒、肉质脆甜、5月底采收的五月花;有6月上中旬采收、耐旱抗病性较强、亩产250公斤左右的猛子花等新品种。
为了延长产业链,大荔县主导成立了20余家企业、合作社,50多个加工点,合作社中大多数拥有自己的加工设备,作为全链条企业的大荔县黄花集团的行动要更快一步。
“要拿下市场,企业要主动创新、出击。公司利用黄花功效,把黄花、松茸、羊肚菌放在一起,做成南方人最爱的煲汤原料。”大荔县黄花集团总经理潘青录说,通过成立了黄花菜商会,让品牌打得更响。
红萝卜“出圈”
大荔县防沙治沙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沙苑绵沙腹地官池镇沙里村,利用沙地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村民种出了刷屏的网红水果红萝卜。
今年34岁的刘涛是沙里村人,小时候他总觉得“沙里村”太土,不仅名字土,放眼看到的也都是黄沙地,“黄沙冒烟,地不打粮。”听着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一度想离开这里。
大荔沙苑地区航拍 彭一鹏/摄
在沙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厂区,有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平房,刘涛和他的团队经常在这里讨论红萝卜的生产与销售。今年是他回村发展的第3年,大学毕业后刘涛曾专门外出学习电商销售,现在主要负责周边几个村镇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2024年,大荔县共种植红萝卜7.05万亩,总产量达到19.5万吨,产值2.4亿元。
“沙苑地区的土壤含沙量适度,最适合红萝卜的生长,加之采用水肥一体灌溉,管理到位,每年种出来的胡萝卜形状和品相极佳,很受市场欢迎。”官池镇党委副书记张小红说。
沙苑沙地面积大,沙地种植必须解决缺水、砂质土壤保水性差等问题,加之市面上购买滴灌设备质量难以保证,农业灌溉用水就成了农户们的一大头疼事儿。
2023年6月,官池镇对全镇23个村子走访摸底,协调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资金200万元,成立镇级节水灌溉滴灌生产厂,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节水滴灌设备、技术。
而为了让红萝卜产得出、卖得好,大荔县农业农村局设施农业发展中心在推广优选品种的同时,组织涉及红萝卜清洗、加工、销售和储存的专业合作社120余家,在每年采收季为种植户提供服务。
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激发了村民产业热情。
韦林镇东高村村民张引红是红萝卜种植大户,从2002年开始,他就跟随父亲种植红萝卜,先是按照父亲的老方法种植,但品相一直不如外地红萝卜,他多次外出学习种植方法,更新品种,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种植技术。
“现在种地,不光是凭老经验、老思维,节水节肥、测土配方、水氮后移,一句话:科学种田。”今年,张引红流转了30户村民的230亩土地,他把北京0号和秦香两个红萝卜品种混种,北京0号的特点是上市早,颜色好,秦香产量高,口感清脆,产品多样化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在80万元左右。
关中驼铃悠扬
“君不见左辅白沙白如水”“沙阜来天地,夹流渭洛分”千百年前,沙苑曾吸引文人骚客游玩赏景、赋诗填词。今日,感受内陆沙苑的自然风光,体验沙地摩托的速度与激情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休闲方式。
在苏村镇沙南村金沙岛景区附近,东西两排小铺子大大小小十几家,有的认真起了店名,但多数以数字代替,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定位,包含了骆驼骑行、沙漠滑沙、沙地摩托等游乐项目。每个周末、节假日,金沙岛都会迎来旅游高峰期,轰鸣声渐渐响起,车轮快速转动,沙粒高高扬起,不时有游客驾车驶过。
汽摩赛手在沙海飞车冲浪
2016年前后,沙南村村民李记忠买了两辆四驱沙地摩托,做起了沙地生意。“最好时,除去油钱和管理费外,一天收入1000元,两年时间,买车的成本就赚回来了。”李记忠说。
闲暇时,李记忠还将拍摄的“跑车”视频发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沙南村沙地摩托旅游项目,熟客还时常给他打电话预约沙地摩托。
沙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全胜说:“沙南村大约有300户村民,其中三分之一的村民都参与到经营沙地游乐项目,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在大荔国家沙漠公园举办,200多场激烈的比赛在沙苑沙滩排球馆开赛,让大荔沙苑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名气。
从生态治沙、合理用沙再到打造沙经济,依托沙苑自然生态优势资源,大荔县打造出了集“种、产、销、游”为一体的农旅特色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目前,大荔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28个,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3亿元,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