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红枣产业面临瓶颈,延川人从枝头最嫩的青芽里找到了新的解题思路。曾经抹芽时被丢弃的枣芽,经过炒制,在茶香氤氲中叩开了产业新局,一片片翠绿竟创造出比果实更珍贵的价值。
从农业废弃物到高附加值商品,这场“老树发新芽”的转型背后,不仅是15万亩枣林的突围,更映射着农业产业发展的命题:如何走出“有枣没枣打一棍”的窘境?
一叶中的“乾坤”
“枣芽能制茶?枣刺扎手,牲口都不啃,人还能喝呢?”枣芽茶的概念一被提出,好多陕北本地人直摇头。要发展产业,得有市场主体。
闽商林天寿懂茶,也一直有延安情结。在延安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之前在榆林市吴堡县已经组建枣芽茶研发团队的林天寿,多次来到延川实地调研后,决定就地建厂,成立陕西一叶乾坤茶业有限公司。
“我们福建人做生意,不可能莽撞地进入一个市场。”陕西一叶乾坤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天寿看重的是枣芽茶在权威机构检测中的优异表现,还有黄河岸边枣林不打农药,可以发展有机绿色产品的潜力。
报告显示,枣芽茶中含有游离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等多种营养元素及矿物质,枣芽茶的核心成分黄酮双葡萄糖苷A具有抗变态反应、保肝、增加肌力、镇静、催眠和降压的作用。
研发中,一叶乾坤融合了江苏、福建、四川等地一流的制茶工艺,采摘、清洗挑拣、萎凋、杀青、炒制、揉捏、烘烤提香等多道工序,都是严格对标六大茶系,分别研制出了红枣芽绿茶、红茶、白茶、茯茶,酸枣叶绿茶。
秋晒红枣
第一年寄送样品后,好评就从全国各地反馈而来。林天寿坦言,“万事俱备,只欠认证,当前我们只能小打小闹地收着做。”在福建商会强大的销售网面前,枣芽茶当前的市场供给还达不到市场需求。
如果没有SC认证,枣芽茶只能成为原农产品销售,原农产品销售有许多制约,企业不能作为主体,只能与合作社和农户合作,也不能使用商品化包装。
“缺一本证,企业想要做大做强的气力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陕西一叶乾坤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清忠说,在药食同源认证以及SC认证下来之前,企业的生产效能都不敢完全释放。这也是当前所有枣芽茶企业最大的掣肘,虽然延川枣芽茶不再按代用茶的生产技术,但只能用代用茶的名头销售。
有人不解,为啥延川县花大力气探路的枣芽茶,不叫“延川枣芽茶”,却叫了“延安枣芽茶”。有专家认为,“延安”自带流量属性,具有跨地域认知优势。“政治文化高地+特色农产品”的复合品牌价值,较县域品牌传播效率提升3—5倍。
“延安沿黄三个县都有枣树,一旦延川把枣芽茶产业做起来了,延安其他县也都能干,在带动各地县域经济的同时,能形成延安整个区域品牌的合力。”延安市从一开始谋划的就是更长远的地区发展。
为了让枣芽茶起步就走上正轨,延安市在2023年制定了《延安枣芽茶制作工艺》标准,发布了《延安枣芽茶团体标准》、延安枣芽茶区域公用品牌。
市级品牌共享机制,突破县域经济单兵作战局限。数据显示,区域公共品牌可使农产品溢价达20%~30%,同时降低中小生产者30%以上的营销成本。
厉兵秣马新产业
“SC认证就像开闸令。”延川县副县长马骥涛对于今年就要拿到的认证,在心里做过很多谋划。既要防范产业野蛮生长的大干快上,更要精准抚育呵护产业链条。
头等重要的就是提前准备好认证通过后,延川枣芽茶一系列商标、品牌的抢注工作,还有对枣芽茶新标准的制定,不能让延川花了大力气的“药食同源”认证为他人做了嫁衣。
可以预测的是,认证一旦下来,别的地方也会搭便车,就像广西卫健委发布公告,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企业执行陕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平利绞股蓝》一样。
“这点不足为惧,因为能成为行业执行标准,也是对延川的一种认可。”有专家提醒,延川更应该提前布局的是,茶产业是季节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所有企业的产能完全释放后,对鲜叶的收购量会成倍增长,县城的闲置劳动力是否能满足那样巨大的需求。
一旦资质认证通过,所有蓄势待发的枣芽茶企业都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经过培训的人进到枣树地里,很可能嫌掐两叶一芯的不出活,摘到三叶四叶也有可能。那些为追逐短期利益折断的枝条,是否会成为整个产业难以愈合的伤疤?
枣芽加工
为了尽量避免这样的问题,延川县红枣技术推广和营销产业服务中心早在两年前开始用40亩矮化密植枣林做测试,刘岗岗的企业也尝试过,如果枣树的嫩芽被全部采完会造成什么后果,结果是晚结果10天,因为枣树能多茬生芽。
老枣林稀疏高大,摘起枣芽的劳动强度大,影响采摘速度。当前辉优、一叶乾坤等几家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矮化密植基地,为的就是提高采摘速度,在从业人员不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让采摘鲜叶的效率提起来,同时能对枣芽品质进行把控。
黄河流经延川68公里,形成了五个S型大转弯,造就了闻名遐迩的黄河蛇曲群。枣林分布多由黄河向岸边伸展10公里。史料记载,“红枣各地多有,不如东乡”。东乡就是指今天延川黄河沿岸的3个乡镇。红枣在延川栽培历史悠久,加之延川的海拔高度、光照时数、年均气温、绵沙土壤等非常适宜枣树生长,历来就是枣树的最佳优生区。
虽然起步晚,但延川枣芽茶在茶博会上一亮相,就让很多同行产生了危机感。刘岗岗的辉优厂房里,曾经来过几波外省的“学艺者”,他们大都扮作买茶的客人,却想着法去生产车间拍照,还不停地问茶艺师一些非常核心的技术问题。
市场竞争激烈,枣芽茶正经历着剑未佩妥,已入江湖的考验。延川各个枣芽茶企业的直播间,都曾遭到过同行的恶意举报,也曾有职业打假人踅摸着走进林清忠开在延安的茶店内,试图拿枣芽茶来做文章,好在各家企业都早有防备。
为了提早应对认证通过后,整个枣芽茶产业将会面临的发展问题,为可能会狂飙的产业装上安全阀。延川县枣茶协会应运而生,目前全县5家枣芽茶企业,5家合作社,还有26户散户都加入其中。整合资源、规范行业发展、统一组织枣芽采摘、分类,动员各炒茶企业更新升级炒茶设备,提升枣芽茶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李逵李鬼”并行抢市之忧,当选为延川县枣茶协会会长的刘岗岗从容不迫,“产业成长恰似枣树抽芽,初春要防倒春寒,盛夏得扛干热风,该来的风雨总要来,该解的难题自然解。以后咱给延川枣芽办户籍,从枝头到罐头的全程溯源,看哪个野路子还能浑水摸鱼。”
枣林实现“三季采收”
当一枚枣芽挣脱传统物产定义茧房,漫山枣林化作大食物观经济“碳汇芯片”,在SC认证的催化下完成地标基因重组,延川的产业版图将要上演新业态数据流,小小的枣芽茶成为撬动延川县域经济杠杆的支点。
一直以来,红枣加工品种少,大部分为传统初级加工品。延川开发枣芽茶系列产品算是难得的另辟蹊径,芽叶变废为宝,丰富了产品、延伸了链条,突破了传统枣业的束缚,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
枣芽茶产业先做起来,才能形成产业集群。延川按照产值迅速过亿元来准备,当枣芽茶产值过亿的时候,它形成的加工、包装、营销等配套,综合产值大概在2.5倍以上。
古老的枣树自成一景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机遇下,对于沿黄生态农业县来讲,上哪找这么好的产业,完全符合现在大食物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还能用新供给催生新消费,新消费继续带动新产业。”延川县委书记崔亚军说。
在积蓄能量的起步阶段,延川就已经为延长产业链做足了准备。一叶乾坤研发出了用枣木做的茶道六君子、枣木根雕,还用茉莉花茶的工艺研发出槐花枣芽红茶,3年才能称为茶的枣芽白茶也已入库储备。
为了改变枣叶浪费、价值发挥不充分的现状,今年,一叶乾坤又创新出“边角料革命”,那些不能做茶叶的老枣叶加上荞麦皮,在绗缝机下成为助眠茶枕。“老叶淬枕”的工艺觉醒,不仅让枣林三季都能采收,更用长期就业的经纬线,将零散采茶工更牢固地缀在了产业链上。
对于产业人才储备,延川还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预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学生。不久后,“枣茶新匠”就能在定向滴灌中抽枝展叶。
辉优农业也研发出了鲜枣花和枣芽茶的复方绿茶、红茶,还针对市场反馈不知该冲泡多少的问题,专门请专业团队明确不同枣芽茶的茶水冲泡比,用更加科学的小包装和冲泡说明来保障消费者喝到最好的口感,还专门制作枣芽茶冲泡攻略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
采芽、炒茶、喝茶本身就很有参与感,对于拥有黄河乾坤湾景区的延川来说,没有比“看乾坤湾、采枣芽茶、住土窑洞,吃农家饭”更合适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了。与乾坤湾景区合作的旅行社已经试点增加了“采黄河茶、住土窑洞”的特色农文旅线路,黄河岸边的老枣林正在变身成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