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枣芽茶每亩产值达2.6万元,是红枣产值的10倍时,“叶就是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延安还产茶?”“枣芽茶是什么茶?”“这个茶口感还不错,怎么卖?”……
2023年6月,第十七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以新中式茶饮为定位的延安枣芽茶首次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客商下单,连续两年中秋节没过,延川枣芽茶就脱销。
延川枣树面积15.5万亩,目前枣芽茶出厂价为1000-1500元每斤,每亩枣芽茶产值可达2.6万元左右,是红枣产值的近10倍。且枣芽采摘不影响枣树结果,一树多收成,也不受雨水天气的影响,枣农的失望树,又靠着芽叶生出了新希望。
当枣叶茶、红枣茶在山东、河南、山西以及省内榆林等地已上市时,延川人把倔强注进了茶汤。后来者居上的雄心,从来不在抢跑,而在把每片嫩芽都淬成标准。
别人凭手感蒸晒,延川县偏要对标六大茶系;他乡止步代用茶,延川硬要闯进药食同源名录。这场从枣树芽尖榨出春光的新产业里藏着的是延川人骨子里的一根筋:认准的道,九头牛拉不回;要做的活,不绣出花不算完。
高举高打
早些年,陕北红枣让后来居上的外地红枣压得喘不过气。可如今在枣芽茶这新行当上,延川一上来就憋着股劲儿,要当这行业的领跑者。
其实枣芽茶不算甚新鲜发明。《本草纲目》中记载:枣芽茶具有清肝明目、静心安神、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老舍的《四世同堂》里,祁老太爷就拿枣芽茶待客。天年不好时,陕北婆姨还把枣叶掺进高粱面哄肚子。
延川相关部门跑遍全国调研,发现市面上的枣叶茶乱麻麻一片:有上笼蒸的,有日头晒的,老叶子也粗枝大叶混进去,没个标准,更不要说和六大茶系比肩的好货。先前各地做的枣叶茶,全是当农产品卖,按代用茶的路子走。
“延川要做枣芽茶,就一定要和别的地方是95分和80分的区别,绝不能是85分和80分的区别。”这是时任延安主管农业的一位副市长在枣芽茶产业发展推动会上反复强调的,也是延川枣芽茶企业的共识。
枣芽茶生产包装车间
“枣芽茶虽不是延川首创,但下定决心以精品意识来抓产品研发,延川是力度最大的。”陕西农业品牌网负责人向丹认为,延川县枣芽茶高举高打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推动枣芽药食同源产品认定。
延川把研发的枣芽茶多次送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枣芽茶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和微量元素,每100克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825微克,含总黄酮高达0.368克,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只有让枣芽通过药食同源产品认定,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SC认证,枣芽茶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茶叶。”延川县红枣技术推广和营销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向前说,延川县之所以要花费这么大力气去做认证,就是让枣芽茶产业挺直腰杆发展,而不是低质发展。
700公里外的秦岭南部,平利绞股蓝产业也走过这趟“远路”。苦熬十多年,直到2023年4月才闯过市场准入关。等“平利绞股蓝”进了陕西特色食品名录,整个产业链才活泛起来。
延川专门派人去平利取经,就是想在全国枣芽茶行当里“抢个头”。用现代工艺捣鼓传统药材,瞄准“药食同源”这个大市场,硬生生给枣芽茶劈出一片新蓝海。
有专家测算,全国大约3亿人有睡眠障碍,2025年“药食同源”产业规模要破5000亿元。要是按每年14%的增速,迟早能赶超中成药,做成万亿元大市场。延川这步棋,下得正是时候。
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平台,一批为睡眠质量不佳而困扰的人,讨论着各类助眠产品的利弊,褪黑素、安神类药物的副作用让很多人心存顾忌,不敢长期服用,“好看不苦有点甜,安神暖胃促睡眠”,枣芽茶健康助眠的功效已经打出了口碑。
茶汤里熬出的希望
“满院子都是香的!整个厂房都沸腾了!”枣芽茶出锅的清香漫过窑洞院墙,车间的喧腾惊醒了那晚的月色。
时隔一年多,提起第一锅枣芽茶炒制成功的场景,刘岗岗话音里跳跃着抑制不住的欣喜。
2023年谷雨当天,辉优农业的大院子热闹了一整天。全延川县各茶企、合作社负责人、想发展枣芽茶的能人大户,从太阳刚冒头就聚集而来。
就为亲眼瞅瞅从汉中请来的制茶顾问陈孝钧,头回在黄土高坡上试炒枣芽茶。陈师傅围着机器转悠时,三十来号人早把窑洞车间挤得满满当当。问工艺的、讨经验的、商量合作的,把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搅得热气腾腾。
在此之前,刘岗岗带着自己的团队已经摸索了两年。要不是市上、县里及时地推动,刘岗岗几乎就要放弃。
时间拉回到2021年,刘岗岗在打拼多年的建筑业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当时,正值酸枣仁的药用价值被挖掘,借中药风扶摇直上。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酸枣的价格迅速走高,甚至到了一仁难求的地步,直接将酸枣变成了本草界的新宠。
刘岗岗原本打算投身进这场热潮中,但在回村修建厂房的过程中,听杨家圪台镇党委书记说县上有发展枣芽茶的想法,才像是找到了真正的创业方向。
其实,看着老家山上撂荒的枣树林,刘岗岗时常觉得可惜,却一直不知该做些什么能挽救红枣产业。自家几十亩的老枣树供养他长大,结出他的学费,香甜的红枣馍、琥珀色的枣糕浸润了他整个童年。
黄河乾坤湾两岸枣林遍布
“枣芽子要是真能炒茶?那咱这满坡的荒枣林子可不就活泛起来了么!”刘岗岗心想,陕北历来没有茶,那就去南方考察学习,采买炒茶设备,还从浙江请回西湖龙井制茶专家,谈好以25万元的价格研制枣芽茶的工艺。
2022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刘岗岗的辉优农业成为延川县第一家试生产枣芽茶的企业。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组织农民采枣芽,价格定得低了没人愿意干,缺乏专业技能的村民也要从零开始培训。
起初,有老婆儿采回来的4斤叶子几乎全是树上最大的叶子,还闷在袋子里蔫巴了,刘岗岗当场就把所有叶子都倒了,为了不打击老人的积极性,给了她200块钱,又耐心地给大家培训了几期收枣芽的标准。
眼瞅着都晚春了,窑洞厂房本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可架不住机器轰隆隆转个不停,活生生把厂房烤得跟蒸笼似的,温度计上的红杠子蹭蹭窜到40度。
不停地揉、不停地试,他们汗流浃背地辛苦试炒了一批又一批,结果不是炒得冒烟,就是在手工成型的过程中脆裂,最令他们沮丧的是,好不容易炒出漂亮的茶型,满怀期待的冲泡,却喝出浓浓的青草味。
忙活了一整个春茶季,浪费的枣芽比成茶的多,仅产出的几十斤干茶,送人都没有收到好反馈。请回的制茶专家最后只收了10万元就请辞了,刘岗岗在产线停工后,给员工放了个长假,也给了自己一个冷静期。
好在这个冷静期里,刘岗岗等到了希望,市上开推进会,县里组织学习团,一切都朝着对的方向运转了起来。县里政策支持的避光冷库建起来了,做出的万斤枣芽茶产品销售一空,还不断能接到订货电话。
黄河畔上的“茶热线”
要不是炒枣芽茶挣了些钱,年近60岁的郭红岩可能不会再翻修住了大半辈子的院子。
5孔窑,3间房,敢拿出50万元来翻修,不光是因为离乾坤湾景区近,还有钱袋子确实鼓起来了,有了本钱才敢投资农家乐。
两年前春上,镇上干部高乙博上门,给老郭说叨半天县里推广发展枣芽茶的政策,说是谁家要有枣林子,都能自愿报名学手艺。县枣业中心还白送电炒茶锅跟晾茶架架,老郭心想:“这美着嘞!枣芽子都是现成的,自个也不用投啥本钱,还能学个手艺。”
撂荒了几年的枣林,在那个春天召唤回了老两口,还有已在县城成家的女儿,在林子里忙活了一个月,把枣树上的新翠摘回家,一天摘不了三十斤,又跟村里其他人收了七八十斤枣芽。
红枣大丰收 视觉中国/供图
培训也是就近在乾坤湾展销中心,去上了几次现场实操课,再回家自己边做边悟,炒坏了不少鲜叶,现在杀青要多少度、出锅要晾多久、二次杀青要什么火候,手法怎么做茶型最好,老郭已经全部了然于心。
起初,老郭没有太大信心,炒出五六斤干茶,基本都用自封袋封好,送了亲戚朋友喝,想让大家提提建议。没想到,反馈远超预期,女儿帮他在网上定制枣芽茶的包装,一套40—60元不等的分级包装成本,让农家院手工炒出的茶立马上了档次。
一斤800元—1300元的市场价,就靠着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还有盒子上的订购电话,一个月的时间就让老郭卖出去一万多块钱。老郭有时候也搞不清楚,明明自己也没有在哪掏钱打广告,怎么手机就一下成了热线电话似的,包头的、西安的,还有记不住地名的电话都打来买枣芽茶。
“本来这么大年龄在外面打工没人要,回到村上也没个好营生做,摘枣芽炒枣芽都不算苦重,挣得还多,这事业真能干。”炒了两年茶,老郭的心态都不一样了,跟子女商量后,决定拿出积蓄把院子拾掇一下。
2025年3月,老郭的农家乐民宿正式开业。从乾坤湾景区出来的游客,走下一个土坡坡,就能看到挂着碾畔村“河畔人家”的大招牌。
只要进院来的游客,老郭都会端上枣芽茶招待,桌上的瓜子、红枣也都是免费供应。要是遇上了春茶和秋茶季,客人还能体验亲手摘枣芽、炒枣芽茶的过程。乾坤湾景区展销大厅也开始筹备游客体验项目了。
现在郭红岩炒制的茶时常是自销完成,在文安驿代销点虽然放着样品,却常常是打来电话要货他供不上货。延川县现在像老郭这样的散户共有26户,枣芽茶正在逐步成为延川引以为傲的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