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12期 / 正文

账清事明,交好“责任清单”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7-01 15:50 作者:本刊记者 徐旻禾

离任者提供明确翔实的交接内容,既是对既往工作完整盘点梳理后的“家底清单”,也是监交单位各司其职开展会审的“监督清单”

如果前、后任领导干部工作交接不够明确、规范,就容易产生“调令到手,抬腿就走;责任不清,是非不明”的现象,导致一些深层次问题短期内难以发现。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是破解“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执行出现断点等现象的有效方法。

2024年11月的一天,在三原县委组织部的见证下,陂西镇前后两任党委书记周宝和李伟共同在离任工作事项交接书上签字,交接内容包括工作事项、经济事项和公共财物等3个大类17个事项,重要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问题全覆盖、无遗漏。

对于离任干部工作交接,三原县已探索推行了17年。2024年11月三原县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交接主体、细化交接内容、规范交接程序、强化交接监督,着力破解离任领导“离岗即甩责”、新任领导“接棒不接力”的问题。

交接办法制度化

离任工作事项交接书刚印发那阵,三原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翟翌的电话响个不停。表格该怎么填,哪些事项可以缩略的填,负面的问题可不可以不填,填上会不会有不良影响……一个个问题等待解答。

三个月前,当翟翌接到拟定党政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办法的工作时,他站在档案室里面对过往的几柜子离任交接书,也产生了这样的困惑。

从2008年开始,三原县就开始探索干部离任交接,最初只是以人、财、物的交接为主。“薄薄的几片纸,签完了就放在档案室的柜子里,结果运用不好,最终流于形式。”翟翌说,调研中他们发现原有的离任交接方式对交接内容和程序没有严格要求,有些情况离任领导不交接清楚,新任领导就很难准确把握。

2024年9月5日,三原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交什么接什么最为合理?哪些干部需要进行离任交接?临时机构作为独立单位运行,也会存在人、财、物的交接和发展理念的延续,他们的负责人调整时是否也需要进行交接?有人提出,交接时限也要明确,否则人事、财物冻结时间太长。也有基层干部反馈,谁来监管离任交接工作,使其真实有效?

最终,三原县明确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审计局6个部门作为监交单位,对离任交接工作进行监督。

村民采收西红柿

2024年11月,《三原县党政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办法(试行)》印发,用三张清单列明交接事项,明确离任、接任、监交单位三方主体,明确交接双方主体责任、监交单位监督责任和组织部门管理责任。

还对交接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办结,未办理交接手续的,相关部门不予办理编制、工资等调动手续。因特殊原因可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翻开离任工作事项交接书,12张表格除了将原有的人、财、物清单进行扩充细化,还增加了重点工作交接事项和整改工作交接事项,离任干部需要列明巡视巡察发现反馈的问题、各级审计查出的问题与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整改情况。

“这是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在人、财、物的交接外,增加的‘事’的交接,也是三原县区别于其他地方交接办法之处。”翟翌说,交接的两任领导在面对面签字认可前,必须由6家监交单位审核签字,规避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

交显绩也交问题

从团县委、嵯峨镇、西阳镇、新兴镇到陂西镇任党委书记,李伟经历过4次离任交接。在他的印象中,前3次交接只需要填写几张表格:“单位有多少人,账上有多少钱,办公室有没有电脑沙发……大模一填几个字就交了。”

没想到这一次从陂西镇镇长提拔任陂西镇党委书记,几张表格变成了一本细分为12张表的离任工作事项交接书,离任接任双方还得签字,这让李伟谨慎了不少。

“第一感觉是麻烦,然后就感觉严肃,我把所有相关股室的同志叫来一个一个对着写,生怕哪一栏没有填写到位,给自己或者下一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李伟说,以前的交接一天就能完成,现在5天时限都完成得紧紧张张。

因为是从本镇镇长提拔为镇党委书记,李伟对陂西的重点工作再熟悉不过,他在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填写了陂西镇农田水利改造工程。

陂西镇的“陂”有河滩的意思,然而拥有万亩“吨粮田”的陂西却因为农田排水条件不利,曾连续两年出现涝害,大片良田被水浸泡,尤其是2021年秋淋,导致2000亩农田受灾。

2022年,为了改善农田排水,陂西镇申请排水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李伟任镇长期间,东支沟完成改造,他又争取了900万元项目资金准备改造西支沟。

晾晒小麦 新华社/供图

离任交接时,李伟将工程进度、发展规划包括项目资金的使用作为重要事项,一一交接给了接任镇长管斐,“不能把前任交给我的问题,我再交给下一任。”李伟说。

除了重点工程这样的显绩,三原县的干部离任交接中也不避讳拖欠的账目与未完成的工作。

站在西阳镇中心的十字路口,两条主干道向北的叫北街,向东的叫东街。随着城镇发展和道路扩宽,这两条街上各有一栋建筑物挡路,大车过不去,小车来往堵。过去,多任镇领导反复做工作,村干部提着礼品上户主家协商都未果。

“村干部跟我说,这两条路不通,工作干得都没意思。”西阳镇党委书记杨萍说,在离任交接中,这难题交给了她。杨萍上任后,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将挡道的建筑物拆除,东街腾出3米宽的路面,大车可以从镇中心直通到关中环线。

“如果没有交接,离任领导哪怕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他一调走,之前的努力又归零,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杨萍说。

“有些欠账是前任领导为了发展欠下的,那我们在离任交接的时候双方明确了这笔欠账合法合理合规,监交单位也认可了,接任领导接下这笔账务,按照计划去给债权人还款,而非离岗即甩责,也规避了‘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翟翌说。

接工作也接责任

2016年,杨萍来到西阳镇任镇长,后来提拔为镇党委书记。在她看来,一名从其他乡镇调入西阳镇的干部,从熟悉乡镇镇情,再到捋清工作思路,没有前任指点,这个过程有时长至半年到一年。杨萍接任后啃掉的两块硬骨头,都得益于前任镇党委书记丁军辉的“传承”。

西阳镇西北村多年前因为村集体修路,征用了村民土地,当时双方协商以租金的形式给付,并没有约定支付年限,从2020年开始,村集体没有再支付租金。

时任镇党委书记丁军辉和村民代表协商,签订合约时,当年征地费用不超过2万元,这些年村集体支付的租金已经远超过这一金额,不如双方各退一步。杨萍接任后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与村民协商,最终经过镇、村努力一次性补偿到位。

村民制作挂面 视觉中国/供图

在进行小城镇建设时,西阳镇需要对西街进行改造,杨萍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沿街商户的意见,有商户就提出,过去的方道沿太高,车辆送货上下不方便,而且年久失修,缺损严重。各家各户按照自己想法抹水泥修补,让车辆能够开到门口,不但看起来杂乱,还占用通行道路。

此时,丁军辉已经履职新岗位,杨萍邀请了丁军辉一起外出调研,觉得一种缓坡形状的防撞道沿更适合西街。“改造道沿也得参考群众的意见,看哪种更适合我们当地的情况,如果群众不满意,就成了形象工程。”杨萍说,改造完成的道沿,车辆可以直接开上去,群众满意度高,后来又推广到改造完成的东街、北街。

小城镇建成之后还需要建管结合,这对乡镇来说是难题,尤其需要引导群众一起参与。今年初,西阳镇准备将政府所在的街到西街一段打造成严管一条街,杨萍想起了西街改造时的经验,“不能坐在办公室想,还是得去现场看。”

通过离任交接,离任者任期内已发生但尚未处理或尚未处理完毕的各项工作和决策部署,移交后成为接任者的“分内事”,确保不因离任者职务变动而改变,有效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切实杜绝接任者“接而不干”工作断档现象的发生。

陂西镇计划在2025年消除全部集体经济薄弱村,镇长管斐最近正忙着办理安乐村建设农贸市场的土地手续。

安乐村位于陂西镇西部,周边设施大棚多,蔬菜产业基础好,一直想通过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给村集体经济增收。陂西镇通过项目支持, 给安乐村协调了10亩建设用地,建成投用后,将解决安乐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

陂西镇全镇近6万亩土地,规划拿出1万亩发展设施蔬菜。三原县计划在陂西镇建设一个650亩的育苗基地,陂西则在安乐和共富两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配套140亩的育苗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也能带动当地的基础设施改善。

镇政府协助安乐村注册绿地富康品牌,把本地生产的普罗旺斯西红柿、黄瓜和圣女果销往西安,既可以为村集体带来收益,还能带动群众增收。

共富村的目标则更远大,陂西镇计划把它从一个薄弱村打造成示范村。20年前,共富村将45亩土地租给了企业搞养殖,这块建设用地对于土地稀缺的陂西镇来说,当年约定的2万元年租金已经远远低于市场均价。

去年合同到期后,乡镇请来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企业改造牛棚提高收入,又协助村集体与企业重新签订合同,将租金提高到每年30万元。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