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肩负着推动学术发展、引领理论创新、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坚守初心、引领创新”是每一位办刊者必须思考和践行的时代课题。《人文杂志》是陕西省宣传部主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系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获资助期刊。6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承“观乎人文、传承文明、彪炳经典、前瞻新知”的办刊宗旨,立足学术前沿,强化质量意识,在传递学术前沿信息、交流理论创新成果、培育优秀学术新人、弘扬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努力做出应有贡献。
人文日新:赓续传统彰显人文特色
特色是一个期刊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标识性特征,是办刊定位与历史风格的外在显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解决当下普遍存在的“千刊一面”“大拼盘”问题的关键举措。但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办刊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精神坚守,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后,不能随人员更替或迎合评价或盲目跟风而随意变换。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人文杂志》的几代办刊人紧扣刊名中的“人文”二字,以赓续文化传统、弘扬人文精神为初心,形成了一以贯之的深耕历史、厚植人文、文以载道、人文化成的办刊理念,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
夏日秦岭山花烂漫
《人文杂志》植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历来注重挖掘中华文明价值,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探寻中华文化智慧,解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创刊之初,即明确人文性为本刊重要的编辑方针,重点刊登哲学、历史、考古、文学等人文学科的论文,曾相继开设了关学研究、先秦史研究、西周史研究、史记研究、唐史研究、价值哲学研究、陕西古今作家作品研究等一系列特色栏目,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国价值哲学探讨的浪潮中,《人文杂志》一度成为引领者,不仅刊发了大量相关前沿成果,并且主办了全国第二、三、四届价值哲学讨论会,中日价值论学术研讨会等,推动了价值哲学的深入研究。进入21世纪,《人文杂志》开设了“人文学术新思潮”栏目,秉持“人文学术”的立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文学术界出现的新思潮、新观点及新体系,以及具有学术原创与理论创新意义的学人及其学术研究进行了较集中的展示与总结,获得了学界广泛好评。
2012年,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以来,《人文杂志》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新开辟了系列特色栏目,以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先秦文史新论”“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文献、人物与关学精神”等专栏,秉持大历史观,以“传承与创新并举、思想与学术并重、名家与新秀共推”为定位,努力发掘文献新价值,超越学科壁垒,会通古今文化,探源中华文明。推出精品专栏的同时,根植“人文学术新思潮”的沃土,以系列专题为组织形式持续深耕人文领域,如设置了“出土简帛与早期中国思想”“源头和演变:早期中国的‘自然’概念”“反思与创新:中国文化精神之追寻”“经典与代兴”“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时代反思与理论自觉”“美学与艺术精神”“经典译释与中外文化交流”等专题,多维度、多视角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蕴。《人文杂志》将相对固定的专栏和形式灵活的专题有机结合,在深入开掘传统人文经典议题基础上,努力提炼标识性概念,探索新议题、新理论、新方法,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化成天下:锐意创新担当文化使命
期刊是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水平学术期刊应不仅仅是成果的展示平台,而要把如何催生和扶持原创性知识生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生产过程,从而成为推动理论创新的主体之一。学术期刊要自觉观察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趋势、回应时代呼唤,支持推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重大任务,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这为学术期刊如何回答时代命题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上的指引。《人文杂志》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注重发挥综合性跨专业特色,打破学科“大拼盘”模式,淡化“学科学术”意识,提倡“问题学术”导向,强化精品意识,突出时代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努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是聚焦主题出版,发挥期刊的深度阐释和理论引领作用。先后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乡村振兴研究”“‘一带一路’研究”等专栏,从多学科视角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二是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时代前沿问题设置专栏。如开设了“新中国70年:多学科视域下的学术透视与前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学术问题与话语体系构建”“西部大开发25年”等专栏,对关键时间节点的重要事件以深度观察视角进行学术总结与反思。三是持续关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人文杂志》年均设置20余组专题讨论前沿热点问题,如要素市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公共卫生的百年之思、行业监管与反垄断、新兴科技风险的挑战与应对、金融改革与发展、人工智能与就业等,这些研究对转型期中国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均有深度理论思考和现实层面的启示意义。近年来,《人文杂志》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着重推动理论成果的现实应用,编辑部主动摘编期刊重要文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国情省情实际进行再分析,形成送阅件,报送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如《数字经济赋能陕西经济现代化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陕西省应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点建议》《关于加速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 全方位推进陕西新型工业化的建议》等文章均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一些成果已被政府部门采纳,进而转化为决策依据、制度文件、具体举措或工作要求等,这一举措使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资政辅政功能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