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精神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作风建设一以贯之,具体体现为,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中持续深入开展斗争。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坚决地同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和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作斗争,培育形成延安精神,领导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了根基。
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党面临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延安精神诞生于革命斗争最艰苦的危难时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要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抗争,又要直面国民党反动派以阶级对立为核心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压迫,更要着手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延安精神正是诞生于斗争交织的复杂历史环境之中。
从外部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以大规模屠杀、生化实验、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手段,摧毁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从国内看,阶级矛盾突出,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实施军事围剿、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相结合的系统性压迫。从党内看,思想不统一、组织不纯洁的问题没有彻底铲除。组织上,集中统一领导机制还较为薄弱,党中央权威有待强化。思想上,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盛行,部分党员存在脱离实际、不注重调查研究、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倾向。作风纪律上,部分新党员缺乏纪律意识,纪律涣散与官僚作风死灰复燃,个别干部存在特权思想和脱离群众倾向。
繁忙的码头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外坚决粉碎一切颠覆、封锁、讹诈,对内坚决正风肃纪、刮骨疗毒,最终实现由局部执政到长期执政的发展壮大。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社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各类风险挑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进一步提升。
从外部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美西方全面围堵、遏制我国发展的态势前所未有,以台制华、以港制华、以疆制华、以恐制华更甚以往,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的风险时刻存在。从党内看,“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斗争精神、斗争意识、斗争本领必须反复提、经常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发我们,越是在风急浪高的时候,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要坚定信念、保持定力;越是危机四伏,越要扎根群众、汇聚力量;越是迷雾重重,越要实事求是、开拓新局。
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斗争实践不断发展
延安时期,我们党坚决与错误的思想路线作斗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942年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了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和党史学习,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历史上历次“左”倾以及右倾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在整风运动中,坚决与教条主义作斗争,坚持问题导向,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坚决与官僚主义作斗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将其事迹提炼为党的根本宗旨,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党的七大正式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坚决与奢靡享乐之风作斗争,坚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勤俭节约、务实进取的作风贯穿于生产、生活和军事斗争的全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穿补丁衣、住窑洞,与群众同吃同劳动。
可以说,延安精神的精髓之一,就是不怕斗争、善于斗争,特别是敢于自我革命,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深化,就是要求我们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绿树衬托下的城市景象 新华社/供图
从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并实施八项规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从严肃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既是新时代推进党自我革命的重大制度成果,也是新形势下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的刀刃和抓手。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直面突出问题,发扬斗争精神,破解作风顽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直面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迎难而上,动真碰硬,坚持斗争,一抓到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坚决遏制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要求党员干部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调研,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践表明,整治“四风”不是终点,而是推动全党刀刃向内不断深化自我革命、不断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起点。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对伟大斗争精神的赓续传承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是从严管党治党,本质上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伟大斗争。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应紧密联系历史、联系时代、联系实践。
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意义,需要深刻认识斗争的必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党。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在为国家和民族寻求出路的征程中,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和发展的奇迹。然而,在和平年代,在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往往容易被忽视和弱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迎难而上,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意义,需要全面理解斗争的长效性。延安时期,针对侵略者、反动派,针对党内错误思想,针对党员个人的麻痹懈怠,都开展了持久、彻底的斗争,建立健全了党的各项纪律和制度。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充分认识到,在自我革命中推进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中央以制度治党为核心,构建“三不腐”体制机制,以雷霆之势推进反腐败斗争,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全面从严治党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构建了涵盖党内法规、监督执纪、问责问效的完整制度体系,以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纪律刚性,推动管党治党从集中整治转向常态治理,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保障。
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意义,需要准确把握斗争与建设的统一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斗争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进而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把握斗争与建设的对立统一,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切实破解“历史周期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障和关键支撑。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