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八十周年。七大以来的八十年,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八十年,也是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艰辛探索的八十年。党的七大为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指明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坚强的作风保证,准备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组织条件。认真总结和清醒认识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长期执政,领导全国人民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两个答案”的产生
党的建设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对于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规律性认识。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24年的宝贵经验,为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指明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为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找到了明确清晰的前进之路。正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所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他在报告中坚定的宣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游客在参观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新华社/供图
七大闭幕第二十天,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七月四日,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里就政权兴亡“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一段著名的对话,史称“窑洞对”。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一面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地认为,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实现建国目标;一面是共产党制定了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提出建立以人民革命力量为主体的联合政府。中国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在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命运。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延安之行,通过参观考察,耳闻目睹,为之振奋,耳目一新。黄炎培在同毛泽东的对话中坦言:“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听了这番耿耿诤言,毛泽东坚定的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对毛泽东的回答深表认同,说:“这话是对的。……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特别是延安13年在局部执政条件下的艰辛探索和实践,找到了这条新路。共产党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发动群众,建设民主政治,实行“三三制”政权等等,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建成了民主的模范抗日根据地。用毛泽东的话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的民主祥和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黄炎培等人。新中国建立后,黄炎培回忆说:“我一辈子都在寻求着真理,一直未曾如愿以偿,而使我认识到可能是真理所在的,就是1945年的延安之行。”七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着既定的政治目标奋斗,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这条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成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继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道路、途径和办法。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两个结合”的提出
党的七大以来之所以能够开启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之路,并给出一个又一个答案,根本原因在于七大为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强大的理论基石,实现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认识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到胜利。然而,幼年的党和党的早期领导人并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这个结合。主要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运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这个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在延安时期成熟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从此,中国革命具有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而不断取得胜利。这是党的七大的伟大历史功绩,也是七大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从而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
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旧居
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更是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法宝。七大以来的八十年,我们党不断坚持和推进实践这种结合,不仅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而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成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贯穿这个重大理论成果始终的是“两个结合”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重大命题的提出,既是对“第一个结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重大历史课题的新探索。毛泽东曾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怎么总结?怎么承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一必由之路,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途径和办法的必由之路。
“两种作风”的较量
延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毛主席、党中央率领全党开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把《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作为整风必读文献,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在全党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形成了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良好精神风貌,把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建成了毛泽东概括的“十个没有”那样政通人和、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廉洁、上下艰苦奋斗、党群关系融洽的模范抗日根据地。这就是著名的“延安作风”的来历。后来,他在前往延安马列学院讲课途中,在与邓力群等四人的谈话中曾断言,我们的“延安作风”必将打败国民党的“西安作风”。历史的发展早已证实了毛泽东这一预言的正确性。
特别是党的七大,不仅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而且高度概括和总结出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用毛泽东的话说,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作风把共产党人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为共产党人跳出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提供了坚强的作风保证。因为三大作风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正确对待人民群众,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三大根本问题。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反映,是党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是党特有的行动规范。因而能够在党的作风建设和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之路上永远发挥旗帜和引领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考察延安,瞻仰革命圣地。他明确指出:“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论断为我们党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我们这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继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之路指明了方向。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从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掌全国政权,我们党一直在顽强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方法、途径。七大之后的八十年,从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作出“六条规定”,到党的十八大作出中央八项规定,党的二十大强调“三个务必”,给出“第二个答案”,以至今天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八十年的精神传承和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抓住党风建设这个“生命工程”,抓住“关键少数”带头干,扭住问题不放松,党风建设就一定能够为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坚强保证,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两个确立”的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他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回顾党的历史,七大的“两个确立”给了我们这个自信,八十年的探索更加坚定了我们这个自信。
党的七大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启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之路,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党的七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确立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刘少奇在七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明确指出:“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由于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的确立,七大的召开,为七大后党领导中国革命大踏步前进、大踏步胜利准备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七大后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之路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强组织保证。其实,早在七大召开之前的1944年,毛主席、党中央就号召全党同志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七大闭幕24天,他就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七届二中全会上,他不仅告诫同志们要警惕胜利后“糖衣炮弹”攻击的危险,而且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做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等六条规定,为“进京赶考”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纪律条件。毛泽东把进驻北平,完成新中国建国大业,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并提醒全党,“进京赶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绝不当李自成。绝不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
党的七大以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赶考”的清醒、自觉和坚定。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简称“中央八项规定”。规定就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余项具体要求。并且明确,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当前,全党正在进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举措,也是共产党人时刻保持“赶考”清醒与坚定,实现跳出“历史周期率”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