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16期 / 正文

从根脉到时代的文化愿景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9-14 09:15 作者:詹绍文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聚焦“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 提出着力建设“三个高地”“三个样板”,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省建设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文化强省的内涵:从文明根脉到时代新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文化强省已从战略构想转化为生动实践。理解陕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内涵,需要从文明基因传承力、文化价值影响力、文化产业创新力、文化服务浸润力四个维度入手。

文明基因的传承力:在历史纵深中坚守文化根脉。文化强省建设,始终是以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为逻辑起点。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根脉和中国革命的精神魂脉。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既是对根脉和魂脉的赓续与坚守,更是以文化之“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在精神传承中凝聚时代共识。文化强省的核心是价值引领力。陕西文化资源中,既有“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等传统哲学智慧,也有“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文化价值的源头。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陕西文化价值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中凝聚时代共识的必然要求。

红色主题沉浸式情景剧《再回  延安》演出现场  冯雪峰/摄

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在融合发展中释放经济动能。文化强省离不开产业的“硬支撑”。数智技术革命驱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要求文化产业打破要素壁垒,通过资源重组与价值重构,构建更具活力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旨在培育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生态,以“文化+”融合创新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进而释放巨大的经济动能。

文化服务的浸润力:在共建共享中厚植文化认同。文化强省的最终落脚点是“以文化人”。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作用,核心在于将文化服务从“政府主导的供给行为”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生活场景”,进而实现从“文化服务”到“文化认同”的深层跃升。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就是要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最终汇聚成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建设“三个高地”:筑牢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支点

建设“三个高地”,是陕西立足自身文化资源禀赋,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这些目标任务坚持“魂脉”与“根脉”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统一,诠释了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强省的核心竞争力。

“以文铸魂”,着力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学习实践高地。文化强省建设,本质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对话中锚定精神坐标,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激发创新活力,在文明互鉴中提升文化话语权,最终实现文化繁荣与人的全面发展同频共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化的力量。提出“以文铸魂,着力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学习实践高地”,是基于陕西科教和红色资源优势,建设一大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形成一大批标志性理论成果,打造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学习、研究、实践基地,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演员在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上表演戏曲舞蹈《满园春》  新华社/供图

“以文传脉”,着力建设中华文明赓续发展高地。陕西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多姿,半坡遗址、周原遗址、秦咸阳城、汉唐长安城等遗址串连起“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链条。提出“以文传脉,着力建设中华文明赓续发展高地”,是基于陕西文化的独特性、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要性,通过构建陕西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加强考古发掘与历史研究、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利用,建设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中心、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凝聚地,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

“以文育人”,着力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陕西是一片红色沃土,红色文化是陕西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标识之一,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以文育人,着力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就是要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血脉生生不息”,通过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深化红色文化研究阐释、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创新阐释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讲好红色故事,实现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创新转化和广泛传播”,厚植文化强省之“魂”。

打造“三个样板”: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跃迁路径

打造“三个样板”,是陕西立足省情和文化建设实际,针对现阶段文化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从“文化服务、文化赋能、文化传播”三个层面,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确立清晰的行动坐标,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从“局部突破”向“全域提升”跨越。

“以文润心”,着力打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样板。文化对人具有精神滋养与价值引领作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更能通过文化公平、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让不同群体均衡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形成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与情感共鸣。“以文润心,着力打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样板”,是陕西基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着眼解决文化供给和服务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确立的文化发展目标。通过健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机制,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机制,擦亮“西部影视”“陕派话剧”等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使人们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以文兴业”,着力打造人文经济融合创新样板。面对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需要以创新思维推动文化产业“破圈”发展,加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产”的价值转化,以文化创新激活人文经济发展动能。“以文兴业,着力打造人文经济融合创新样板”,核心在于坚持“文化+百业”“百业+文化”,实现多维度深度融合创新。通过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壮大万亿级文旅产业和文化产业集群,使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社会与民生交融共兴,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文传声”,着力打造中国形象立体传播样板。聚焦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多渠道、多维度、立体化的文化传播体系,将陕西文化符号转化为全球可理解、可共鸣的中国叙事,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陕西文化发展的新使命。“以文传声,着力打造中国形象立体传播样板”,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构建“报、刊、台、网、端、微、号”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传播矩阵。通过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广泛开展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打造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感知现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陕西而言,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不仅是文化资源“势”的积累,更是文化价值“质”的跃升。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