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16期 / 正文

从世界到陕西的文化坐标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9-14 09:20 作者:王长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把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到更高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系统部署,这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具体行动,是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重要一环。

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

从世界历史看,大国发展既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发展,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内体现为文化的繁荣兴盛,对外体现为文化影响力的增强。而省域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建设的加速和发力,必将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

发达国家的有益启示。20世纪中后期开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一种自觉的国家意识推进本国文化发展,将文化发展纳入治国方略,以制度建设推进文化发展,使文化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20%左右。英国建立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可与金融业比肩的支柱产业。法国是全球最重视文化战略的国家之一,文化产业规模巨大,而巴黎更是世界艺术长廊,是艺术家们向往的圣地。日本先后确立“文化立国”战略、“酷日本”战略,出台《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以法律手段推进文化建设。韩国把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确立建设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的目标。同时,发达国家不仅向外输出文化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还通过文化渗透传播本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实施文化扩张,提升世界话语主导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互渗透,构成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图景。

影视剧《白鹿原》剧照

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强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文化强国是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文化强省是文化强国的坚实依托。文化强国战略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文化强省建设的各项任务举措都要服从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这个总目标,取得的成果要放在国家乃至世界舞台上检验。同时,文化强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必须建立在实力强劲、活力旺盛的“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基础上。只有地方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强国的大厦才能根基稳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反之,没有地方的文化强,国家的文化强也难以实现。陕西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在全国文化版图中地位重要、优势独特,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文化强省的新坐标

文化强省建设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建设乃至全球文化发展的大舞台上,地方必须找准定位,扮好角色,演出精彩纷呈的节目。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加强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纷纷抢先机、抓机遇,找坐标、明定位,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勇担使命、竞速突进。比如,北京聚焦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构建大文旅发展格局;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以“国际枢纽+品牌矩阵”重塑全球坐标;浙江锚定建成“五个新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广东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优势,实施“数字文化出海计划”,打造“湾区文化共同体”;四川提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以建设巴蜀文旅走廊等为抓手助力文化强省建设,等等。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形势下,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专题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强省,鲜明提出“努力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上打头阵”,既体现了“赶”的决心,更体现了“超”的劲头,还展现了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坚强意志。

延安革命纪念馆

放眼全球找定位、立足自身求突破。当前,全球文化格局深度重构,大国文化角力进入深水区,文化博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维度,欧美文化霸权呈现疲态,亚洲文化板块加速崛起,全球文化结构正从“西方中心”向多极化转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文明做出了独特贡献。这里有80万年前蓝田猿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遗址,有代表文化符号、凝聚精神纽带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陕西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陕西拥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具有“文明源头+精神地标+生态屏障”复合文化资源。历史积淀如此深厚、文化资源如此丰富,文化优势如此得天独厚,更应该勇担文化使命,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激发活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努力在文化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文化篇”

建设文化强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一以贯之追求的奋斗目标。

谱写新篇的内在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陕西提出的明确要求、赋予的重要任务。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要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而加强文化建设,本身就是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发掘和利用历史文化,突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基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需要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拍照  新华社/供图

建设文化强省的新起点。早在2007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陕西建成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拓展了西部强省的内涵: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巩固陕西文化大省地位。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赓续发展、弘扬升华。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强,是强省建设的关键指标和重要内容。

这次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创新性提出着力建设“三个高地”“三个样板”的总体目标,从“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传声”六个方面对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部署。这是省委首次以全会形式对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战略规划和系统安排,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目标指向十分清晰,任务举措非常明确,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和坐标,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荣光的新征程,牢牢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按照《意见》部署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各项任务,真抓实干,奋力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实现3900万陕西人民的美好愿望,全面建成文化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系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