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17期 / 正文

山丹丹花又开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9-23 09:00 作者:郝随穗

1

子长市高柏山的山丹丹花又开了。舒展的花瓣上的红彤彤的色彩,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鲜亮的光泽,这抒情的色彩,恰似一首信天游,吟唱着高柏山的前世今生。

据《史记》《水经注》等史料中凿凿指陈的明确记载,高柏山是轩辕黄帝最早的陵寝,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一个地理段位,黄帝在此长期生活,留下许多历史遗存。

从瓦窑堡出发,沿秀延河逆流蜿蜒而上的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北线,坐落在河水两岸的安定古镇和钟山石窟,相互对视千余年,成为通往高柏山途中最值得留足的地方。作为中国唯一的窑洞古镇和全世界最早的石窟,安定古镇保存完整的古县衙,打破“天下衙门朝南开”的传统建筑规制,坐西向东,寓意紫气东来、安居乐业;而河对岸的钟山石窟内的数千尊彩绘佛像叹为观止,石窟外东角的石缝里竟然神奇地生长出几棵热带植物菩提树和杜仲树,令人浮想联翩。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丹丹花,在时间的每一个刻度中,从来都是在安定古镇和钟山石窟的景致中,不偏不倚、不离不弃的一次次的准确绽放。在每一次绽放中,红艳艳的花朵有着更多的象征性,中央红军落脚瓦窑堡,浴血闹红的英雄事迹,将军故里红一片,等等有关山丹丹花的事儿,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俯拾皆是。

2

继续向西而行,高柏山会在那里。数十公里路过的所有景致皆为铺垫,不管是安定古镇的沧桑云烟,钟山石窟的悠悠钟声,还是丝绸之路的车马萧萧,无不是对轩辕黄帝开创的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

达到高柏山脚下,抬头望去。挡住视野的高柏山映入眼帘,此山山体宽阔、山峰高耸,有别于陕北其他山形。这座与众不同的高山,是当地最高的一座山,从最早的黄帝时期开始,就挺立着华夏文明的高度。

伴随着山丹丹花开的光阴流转,黄帝在这里开始掘洞穴居住,成为建造陕北窑洞的鼻祖。随着生活的各种需求,黄帝带领大家植桑养蚕、缫丝卷线,造桥济渡、播百谷草木、始造书契等,每一成功的发明,都会给黄帝部落带来无比的欢欣,他们都要人人手执山丹丹花欢呼跳跃地庆祝。

清晨的空气是潮湿的,伴随着鸟鸣和山涧流水声,我徒步从山底向山上走去。从一座大桥上走过,山坡上的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可见“华夏之根”四个大字,似乎在告诉所有来这里的人们,你已经走进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到山顶,一片平展的地上,竟然有数十万株山丹丹花盛开,成为高柏山的一大景观,陪伴着长眠于此的轩辕黄帝,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被山丹丹花映衬的山体像一块红色的绸缎,有风吹过,微微舒展的红,像极了缓缓流淌的河水,漫过苍莽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坡上这难得的色彩,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地理坐标,给山丹丹花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3

1935年冬日,中央红军万里长征落脚瓦窑堡后,瓦窑堡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热情,接纳了中央红军,并连夜做布鞋、缝棉衣、送粮食、给猪羊,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中央红军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使得著名的“瓦窑堡会议”顺利召开。第二年,当高柏山的山丹丹花开了时,当地居民把采摘来的一束束山丹丹花送到瓦窑堡的红军手中,军民一起手持山丹丹花扭起秧歌,唱起信天游。从此,山丹丹花这个意象被编入陕北民歌中,成为陕北的象征、革命的象征,更是如今高柏山的象征。

我俯下身来,双手扶着一朵山丹丹花,金色的花蕊与红色的花瓣交织于一起的色彩,如同一首民歌被陕北人唱出,那高亢美妙的旋律,就是山丹丹花的盛开期。一尘不染的花朵鲜艳到无需任何修饰,它从黄土地的土壤中汲取了最丰富的营养,呈现出来的是天地间最灵动的植物精灵。

山丹丹是陕北特有的一种古老植物,它线条明朗、花瓣修长、色彩鲜红,成为黄土地上最夺眼的一抹红,曾给生活在苦焦而荒凉的陕北大地上的人们的品格嵌入了坚韧的成分。中央红军在陕北的13年之久的时光中,山丹丹花以其通透鲜艳的红色,映照着中央红军在这里的每一次战斗,成为中国革命精神感召和力量。山丹丹是陕北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热爱山丹丹花的人,其实是在热爱自己,热爱与这片土地之花所关联的一切。

陕北植物树种很少,随着生态环境的几经改变,一些古老的陕北树种即将灭绝,而高柏山是陕北古老树种的活化石和植物园。这里生机勃勃的百年老柳树、木瓜树、老榆树、老槐树以及30多个果园里的陕北老品种的桃子、李子、杏子、玉皇、文冠等,为高柏山增添了草木以外的其他含义,那就是以老树青翠和百果飘香的名义敬仰黄帝。

各种古老树种在这里集体存活,是陕北记忆的集体复活。这里的每一棵树和每一棵草都是乡愁的召唤。

午后的阳光显然淡了,淡淡的金色之光洒在高柏山上,山丹丹花儿在如此意境之中,显得格外夺目。我在这里置身于山丹丹花海之中,享受着山风而过的凉爽。当夕阳就要落山时,站在雄伟的轩辕大殿前,极目远眺,北国风光中的群山是一片波浪起伏的大海,滚滚而来又远去。这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年年如期盛开,成为华夏文明绚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