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阴阳脸、高调门、溜肩膀、闲袖手……

不作为干部的“长相”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18 11:24 作者:◎王井怀 晏国政

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想作为,以本领恐 慌为借口逃避作为,因机制不健全而不愿作为,因“甩锅式问责”而不 敢作为,这些不作为要不得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事业 发展新要求、群众办事新期盼,少数干 部仍然执迷于当“太平官”,既缺担当 又少作为,贻误 事 业 发 展 ,群 众 不 满 意,自身也可能受到纪法处分。梳理 近 年 来 各 地 纪 检 监 察 机 关 通 报 的 不 作为典型案例,结合基层干部群众和 纪检监察干部的反映,不作为干部长 这样。

为官不作为“,相貌”很丑恶 

不作为干部虽然岗位、职务不同,但大多具有相同的“相貌”。 

——脸:对上笑脸,对下冷脸。基层群众说,不作为干部大多长着一张 “阴阳脸”,对上级热情洋溢,笑脸相 迎,对群众和下属的事不上心、不积极,还经常摆出一张“冷漠脸”。 

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今年 7 月的通报显示,揭阳市揭东区住房城乡规 划建设局的一名股长在工作中屡次以 缺材料、填写不规范、没时间等理由“打发”群众,本该在 20 个工作日内办 结的业务在他手里得 10 个月才办结。

 不作为干部的这种“变脸术”,不仅丢了自己的脸,更寒了百姓的心。

 ——嘴:调门高,喊口号。今年 4月,山西省浑源县原县委书记张清河因不担当不作为、受贿等问题被开除 党籍和公职。张清河曾在媒体上侃侃 而谈,但实际上,他对恒山景区周边的 私挖滥采问题默许纵容,全县的脱贫 攻坚工作也排名落后。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不作为干部 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轻飘飘,对上级 政策和要求不落实、假落实,或打折 扣、搞变通,稀释了政策效应,贻误了 地方发展。

——肩:不担当,回避问题矛盾,推 卸责任。纪检监察干部说,不作为干部 普遍肩膀不硬,遇事不是躲就是推。

今年 1 月被“双开”的山西省运城 市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刚就 是 典 型 代 表 。 李 建 刚 是 当 地 有 名 的“ 三 不 ”局 长 :不 执 行 、不 贯 彻 、不 作 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大 问题上,他一拖再拖,而且振振有词:“林权林地权属确认矛盾纠纷比较大, 我担心引发老矛盾,诱发新矛盾。”

一位纪委干部说,领导干部不担 当不作为容易带坏一个地方的政治生 态,影响尤其恶劣。

——手:袖手旁观,对群众合理诉 求 推 诿 扯 皮、冷 硬 横 推 。 2018 年 10 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些群众反 映,所居家属院地势低洼、污水内灌,厕所无法使用,希望对院内已封堵的 公 厕 进 行 改 造 。 对 群 众 这 一 合 理 诉 求,陵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 张洪勇消极应付,厕所问题长时间不 予解决。今年 6 月,张洪勇因此受到党 内警告处分。

受访基层干部说,不作为干部大 多缺乏群众观念,对群众诉求漠然处 之,袖手旁观,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 而加深了矛盾,破坏了干群关系。

—— 脚 :走 过 场、走 形 式、走 秀 。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一个村为套取 产业扶贫资金,将引进的 62 只黑山羊 虚报成 462 只。验收时,这个县畜牧水 产局的多名干部没数清到底有多少只 羊,便出具了“经现场查看,已完成建 设内容”的验收意见,导致 15 万元产业 扶贫资金被套取。今年 5 月湖南省纪 委通报,这几名干部因不负责、走过场 受到处分。

受访群众说,不作为干部干工作、 搞调研往往“走秀不走心”,不负责、不 深入,得过且过,不利于事业发展,还 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不仅长相丑,内心也不美 

一些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和基层干部分析,不作为干部之所以呈现出上述“相貌”,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干部 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缺失,缺乏对党和 国家事业、群众利益的责任心。

同时,受自身能力不足、考核机制 不健全、问责泛化等内外环境因素影 响,有的干部存在不会为、不愿为、不 敢为现象。

有的因个人信仰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而“不想”作为。

调研了解到,个别干部头脑中仍然有“只想当官,不想干事”的念头。 山西省晋中市 2019 年初查处的一起案 件中,因为领导干部履行主体责任不 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一个县 1400 多户贫困户的种粮特惠补贴被耽搁了 2 年之久。

晋中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 卓帅说,这些问题干部在工作中忘记了 初心和使命,对群众没有感情,干群众工 作不上心、不积极,损害了群众利益。

有的以本领恐慌为借口“逃避”作 为。一些干部因为年龄、知识水平等 原因,在开展工作和为民服务过程中,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顶用,适应不 了事业发展需要。山西省一位 50 多岁 的扶贫工作队队员说,自己不知道发 展什么产业能脱贫,也不会用电脑填 材料,只能在村里劝劝架。

受访纪检监察干部认为,因本领 恐慌引发的“不会作为”现象,往往成 为一些干部不作为的理由和借口,在 认识上有害,实践中也站不住脚。

有的地区和单位存在的考核机制 不健全,让有的干部“不愿”作为。

受访基层干部反映,有的地方由 于考核过粗过泛,干部的日常工作表 现并不与考核挂钩,与工资、绩效相衔 接的奖惩机制也没有落实,“干多干少 一个样 ”仍是一些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此背景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成了有的干部的选择。

还有受访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地 方 存 在“ 甩 锅 式 问 责 ”“ 以 问 责 代 管 理”、诬告等问题,使干部认为“谁触碰 问题谁倒霉”“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因 此“不敢”作为。

山西北部一位乡镇干部坦言,为 解决扶贫养懒汉的问题,他曾提出把 投 入 养 猪 企 业 的 资 金 分 红 变 成 等 价 猪崽分红,这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积极 性,又比单纯分钱效益高。但当地有 告状风气,一些乡镇干部担心“懒汉”上访闹事,最终放弃。这位干部无奈 地说:“一旦有人告状,问责肯定落到 头上。”


改变混混官,需要“动手术”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解决干部不作为问题,既要唤起党员干部内心的 责任感、使命感,更要完善制度,营造 人人干事创业的氛围。

首先,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唤起初心,增强干部的宗旨 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切实担起肩上的职责。

山 西 省 委 组 织 部 相 关 负 责 人 认 为,要认真检视聚焦精神不振、不担当 不作为的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一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挖不作为 的思想病根,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另一 方面把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对于发现的不作为等问题,坚持立查 立改、即知即改,扎实抓好专项整治。

其次,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机制, 让 干 部“ 从 围 着 领 导 转 到 围 着 事 情转”。

当前,有的地方和单位碍于人情 面子、怕惹矛盾,在考核中搞“大锅饭”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考核与奖惩不 挂钩、与干事多少不挂钩,容易造成人 浮于事的问题。

山西省运城市自 2017 年陆续出台 重点工作承诺制、重大事项报告制、末 位分析解剖制和市管正职领导干部监 督管理考核等办法,有效破解了这些 难题。运城市委组织部考核办副主任 王力鹏说:“细致、公开的考核方式,打 破了过去的‘大锅饭’,让干部有了压 力,也有了干事的动力。”

再次 ,打造精准问责机制 ,避 免 “一责了之”,保护干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晋中市纪委书记丁利军认为,问责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坚持实事求是, 区别主客观原因,在问责方式上坚持 宽严相济精准把握,“精准的问责才能 让人心服口服,也利于推动干部群体 形成干事创业的气氛”。

针对诬告等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问题,则要大胆为担当者担当。

 近年来,山西吕梁的一些干部一度因诬告而不敢触碰问题。为此,吕 梁市纪委在上半年为 34 名受到不实举 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吕梁市纪委 书记张稳科说,这激发了全市干部敢 于触碰问题,敢于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干事热情。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