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忙碌了一整年的石泉县两河镇副镇长张雷,原计划利用假期时间与家人外出旅游。在1月25日接到县委、县政府发出的“召回令”后,他立即返岗组织党员干部在西汉高速引线上的艾心村设立卡点,对过往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信息登记,严防疫情输入。
疫情发生以来,石泉县组建临时党组织26个、党员突击队11支,2万余名党员干部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牢牢把守着安康市的“西大门”。
“石泉县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能冲在一线,坚决贯彻落实防疫措施,得益于干部日常管理‘五精准’机制,激励干部在关键时刻敢担当、善作为。”石泉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贺富莉说。
“五精准”锻造干事创业队伍
贺富莉所说的“五精准”,是石泉县2018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和落实促进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五精准”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
《意见》围绕干部精准提能强本领、精准上下正导向、精准保护去顾虑、精准激励增动力、精准惩戒促作为五个方面,配套建立了权责一致抓落实、“回炉锻造”、“双优”提拔等40余项制度,有效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的勇气与活力。
“‘五精准’明确了干部培养提拔、激励保护、惩戒教育的多种情形和具体举措,使干部能真正做到愿作为、敢作为、有作为,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贺富莉说。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石泉县干部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敢于担当作为的能力得到了具体体现。在接到“召回令”后,1000余名干部迅速返岗,联合党员、志愿者在村组、社区和交通要道开展设卡排查、监测筛查、宣传劝导等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石泉县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激励关爱 让干部敢为愿为
“精准上下的用人机制明确了‘上’和‘下’的情形和依据,让我们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4月15日,石泉县财政局副局长赵磊告诉记者。
赵磊曾任石泉县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工作中他坚持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对于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在预算源头环节剔除或者压减,严控行政运行成本。3年来,赵磊分管的债务管理、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财政管理工作获得国务院和省财政厅的表彰。
2019年11月,经过精准考察并结合个人及单位近3年考核情况,石泉县委运用“五精准”中的精准上下机制,调任赵磊为县财政局副局长。
同样在激励关爱中成长的还有石泉县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张红霞。2014年,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张红霞来到石泉,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她利用专业优势,优化实验管理、引进先进设备,填补了县疾控中心多项检验空白,获得了多项表彰奖励。疫情发生后,张红霞和同事们承担起核酸检测采样送样工作,守护着石泉群众的健康安全。
“这几年,县上给了我很多表彰奖励和帮助。我还得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厚爱和期待。”张红霞说。
截至目前,石泉县共运用激励机制提拔重用干部220名,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500余人,运用能上能下机制免职69人,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回炉锻造” 整治“庸懒散”作风
“‘回炉锻造’的那段时间,让我在思想上有了很深的触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变和提升。”4月15日,回忆起2018年8月参加的石泉县首批“回炉锻造班”,迎丰镇干部小王至今仍印象深刻。
在用好提醒、函询、诫勉和党纪政务处分等惩戒措施的基础上,石泉县创新推行干部“回炉锻造”机制,对存在“庸懒散”作风的干部开出“处方”,明确了22种 “回炉”情形。
无论来自哪个岗位、学历高低、年龄大小,这些被退回的干部都要在县委党校参加1个月的集中培训后,前往脱贫攻坚一线进行3个月的实践锻炼。综合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原单位工作,否则将延长“回炉锻造”时间,甚至给予辞退、解聘等组织处理。
“严管也是为了厚爱。‘回炉锻造’的初衷就是给干部敲响警钟,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和能力提升。”石泉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云雾山镇政府干部王晓俊曾被“回炉锻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动担当、表现突出,受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扬。
据了解,石泉县先后两批次对70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进行再教育、再考核、再使用,帮助他们及时归队、重新焕发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