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防范化解干部联户帮扶工作风险,紫阳县在全体帮扶干部中开展整治“庸懒散慢粗”行动,着力锻造作风过硬、帮扶扎实、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帮扶干部队伍。
抓干部选派治“庸”。对驻村工作队员实行“身份甄别”,明确各单位优先选派后备干部驻村,借调人员、工勤人员一律不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未参加驻村帮扶的干部,原则上不优先提拔、不优先晋升职级。先后调整15名工勤人员身份第一书记,充实县级以上驻村干部195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达到3-5人标准。同步开展脱贫政策、业务“一口清”强训常考,让每名驻村干部都成为脱贫攻坚政策、业务的活字典。
抓日常管理治“懒”。全面推行驻村干部“四勤”工作法,坚持手勤常记,规范详实纪实工作日志和“四支队伍”遍访贫困户台账;坚持嘴勤常问,对业务知识和工作纪律吃不透的问领导、问同事,确保驻村请销假制度和每月驻村至少20天等工作纪律熟记于心;坚持腿勤常访,确保“四支队伍”遍访贫困户落实落细落到位;脑勤常思,每周召开“四支队伍”工作例会,引导每名干部提问题、出点子、破难题,倒逼干部深研细学政策、业务,提升工作效率。
抓绩效考评治“散”。推行驻村帮扶干部“星级管理”机制,对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设置驻村履职“十星”,坚持驻村干部月考勤镇、村书记“双签字”机制,严格落实“四支队伍”日去向公示、日纪实和工作日结日清机制。每月围绕“十星”目标开展“村创、镇评、县核”,每颗“星”目标一人脱靶,全员落榜,把评星结果作为年度(季度通报)考核重要依据,通过“十星”评创让履职不力和担当实干的干部都浮上“水面”,褒奖典型、惩戒后进,今年以来,先后约谈3个对派驻重视不够、作用发挥不力的县级单位负责人,调整驻村干部81人,倒逼各级帮扶干部从严从实转作风、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细落地出实效。
抓常态督导治“慢”。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全县督查力量,围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中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和“三排查三清零”内容逐村督导,围绕质量进度慢、薄弱环节改进慢、漏洞短板整改慢、矛盾隐患化解慢、舆情防控处置慢等方面,建立风险问题台账,落实一项,销号一项。对交办督办风险整改事项,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对工作进度跟踪问效,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抓精细服务治“粗”。坚持精细分工协作,责任细化。围绕户脱贫、村出列“五七”标准,紧扣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三业”增收、新民风建设等业务划分工作组,根据阶段任务和干部特长,严格落实定人、定事、定进度,确保工作任务、工作时限、工作质量到人,倒逼干部细致周到服务群众,坚决杜绝工作不细心、政策不走心、措施不具体等现象。
(供稿:紫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