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政绩考核是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更是工作侧重点和努力方向,中组部印发的《通知》强调政绩考核体现“为人民”,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造福人民,判断党员干部的政绩,不仅需要各级党组织的考核,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考量,所以,考核“为人民”是政绩“航向”。
考核指标要有“温度”,让人民去“出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中央明确提出“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考核作为督促推动工作,如果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必然会跑偏,如“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看似保住了面子,实则失去民心,只有把以人民群众的好口碑作为政绩追求,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所以,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要体现“温度”,要突出发展导向,科学设置指标,既要有刚性指标考核,又要注重人民关切,坚持问计于民,要以人民群众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指标就设定什么、就考什么,摒弃私心杂念,沉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惠民答卷要有“厚度”,让人民去“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在注重“官评”的同时,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很有必要。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政绩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加大群众评判分量,把群众满意作为考核刚性约束。所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以苦干实干增强政绩的“厚度”。
发展成果要有“深度”,让人民去“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政绩考核作为发展的动力,政绩需要人民推动,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政绩都不可能实现,走过再长的路,走到再远的未来,人民都永远是我们党的中心词,要把发展为人民作为落脚点,树立正确导向,以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论英雄,摒弃“政绩工程”,用谋长远的发展深度,让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让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