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延安市不断推动干部人事档案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11-25 10:11

近年来,延安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聚焦档案专审和数字化,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注重鼓励激励,以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推动干部工作提质增效。

1.以贯彻落实《条例》为遵循,全面夯实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础。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坚持把抓业务培训作为推动提升工作的一项基本措施。建立市、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分级分类业务技能培训制度。市委组织部坚持每年定期举办两期全市干部人事档案示范培训班,聚焦《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等基础性业务政策,对全市组织系统干部人事档案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实施全覆盖专题培训。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市属国有企业,针对所属系统单位具体负责同志同步举办干部人事档案业务专题培训班,整体提升全市干部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本领。二是完善配套制度。结合《条例》的贯彻落实,系统梳理档案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先后修订了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等8项制度,覆盖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提升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强督查指导。一方面是开展集中督查,市委组织部组建督查组统一对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企业实施集中督查指导。另一方面是开展交叉检查,县(市区)委组织部与市直部门单位、企业实施专项交叉检查,南部与北部县(市区)委组织部实施相互交叉检查,找准了差距、推动了工作,学习交流了经验。

2.以档案专审和信息化为抓手,统筹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一是“三张清单”管理,建立年度干部信息管理工作《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将全市档案专审和信息化工作分解细化为4项共性指标和5项个性指标,统一印发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和企业,明确任务、夯实责任、紧盯问题、强化措施。二是专项观摩推进,针对市属企业信息化和专审进展普遍差于县(市区)、市直事业单位的现状,联合市国资委组建2个观摩组对全市16户市属国有企业干部人事档案实施了全覆盖现场观摩,通过当场评比、相互对比、创优评差等方式,全面推进、整体提升。市属国有企业纳入专项审核范围的人员档案共993份,已完成专审890份。三是会议通报督促,召开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会,各县(市区)组织部、管委会、市直部门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参加,通报点评县(市区)、市直事业单位、企业干部人事档案专审和数字化情况,不但在三个领域之间比较,更在同一领域内部对比,先进的介绍经验,后进的检查表态,形成比学赶超、竞相超越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专审认定干部人事档案60674卷。四是市县统筹推动,市县(市区)一体、系统集成、联动推进干部档案数字化,市委组织部建成高标准现代化档案室,面积140㎡,实现“三室”分离,设有办公室、查阅室、档案室,配备了15组智能化回转柜,更新了计算机等一系列专用设备,可容纳档案5760册。2017年6月,中组部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纪红同志亲临现场检查指导。截止2018年底,完成了在职市管干部档案数字化1680卷。13个县(市区)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之中,其中,吴起、志丹、子长三个县(市)已完成了档案数字化。

3.以评先树优为导向,不断激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内生动力。广大干部人事档案工者都能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严守纪律,并且大多数都默默无闻,参与其他中心工作相对较少。为体现组织的关心关爱、鼓励激励,结合《条例》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新时代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聚焦政治能力、业务能力2个基本条件,全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照先进集体4项标准16项具体指标、先进个人4项标准自下而上开展评选工作。市委组织部在各县(市区)、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层层推荐上报的基础上,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好的原则,集中授予宝塔区委组织部等20个单位“新时代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孙园园等30名同志“新时代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者开创新时代延安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新局面的热情和干劲。

(延安市委组织部干部信息管理科 供稿)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