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立好干部考核评价标尺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1-06-04 16:02 作者:龙海波

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必须形成更加鲜明的用人导向,切实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近年来,各地各单位把干部考核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把政治标准、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将抓党建工作成效与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相结合,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确立政绩考核“指挥棒”,全面、立体、透视考准考实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以正确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奋进者姿态,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强化干部考核工作统筹力度,探索出一条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风向标,定性与定量、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激励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部考核评价新路子。

把牢政治方向,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考核评价干部实绩,必须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突出干部考核的政治属性,并贯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结合“凡提四必”审核查核结果,把干部的政治表现放在个人成长历史中、同级干部群体中、同一工作领域中对比分析、综合研判。在政治素质考核内容上,必须坚持党中央部署什么、强调什么就考核什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作为检验政治忠诚、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的重要尺度,教育引导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政治高度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在政治素质考核形式上,关键在于细化标准,把具体事例放到具体的评价体系中去对照对比,同时还要根据单位性质、干部岗位职责分层分类,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使政治素质可对照、可感知、可评价,让干部从内心深处受触动、得启发。

优化考核体系,推动各地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发展成败。考核体系设计要在理念贯彻落实、全面统筹优化、指标权重设置等方面力求科学精准,充分发挥核心指标的牵引作用。在新发展理念贯彻上,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应更加注重关键性、引领性、约束性指标设置,既衔接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又与时俱进结合各地特色工作持续迭代升级。在全面统筹优化上,体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时做好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社会满意度评价等有机结合,切实减轻基层考核负担。一些地方还通过“否优降档、加减分”“乘数计分法”等方式,更好突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指标权重设置上,既注重分类考核,按照党群、政府两个大类别,围绕重点工作、管理工作、创新创优设置差异化考核内容及权重,同时也兼顾重要性、导向性原则进行赋权。

改进考核方法,推动组织绩效与干部政绩相互促进、递进挂钩。更好选拔识别人才,不能“一考了事”,而要把对干部的考核从单一的考核转向复合型的考核,在平时下功夫,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突出见人见事、考准考实。新形势下改进考核方法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方面,要注重区分领导班子整体和领导干部个人实绩。把领导班子承担的考核指标分解到班子成员,对不同岗位职责的领导干部,结合任务分工精准化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另一方面,要注重区分个人潜绩和个人显绩。立竿见影的显绩看得见、易评价,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难看见、易忽略,分清潜绩、显绩,考准潜绩、显绩是考核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一些地方逐步探索延伸考察方式,既看现在岗位业绩,也看以前岗位业绩,同时对于涉及重大利益的改革得失坚持历史辩证地看,强调分析研判资料的全面性、累积性、延续性,但在潜绩考核方式上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注重考用结合,推动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运用。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级调整、监督管理、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要坚持物质奖励与荣誉激励并举,注重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实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中间。对于考核优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注重及时提拔、进一步使用或者晋升职级。对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规依纪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组织调整等处理,出现重大问题或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