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陈仓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执行力为目标,把村社干部薪酬待遇正常增长作为探索完善村社干部职业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通过实施“引才、稳心、关怀、晋升”四大工程,激发村社干部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完善职业体系,实施“引才”工程,为村社干部营造“磁力场”。为解决村社干部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陈仓区把建立村社干部职业体系作为“增薪”工程的首要任务,结合区情实际,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以规范入口、提高薪酬为重点,通过“三步走”,探索建立入职选聘、能力培训、薪酬晋升、绩效考核和职业发展“五大体系”,以员额制管理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社工的“身份”问题,让社区工作者成为有固定工作,收入稳定的社会群体,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持续增强。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借鉴社区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建立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委会为执行主体,各党小组和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员的梯次管理模式,明确常设村干部、其他村干部、党小组和村民小组长等岗位职责,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管理台账,探索村干部职业化体系建设,充分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回乡建设。今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全区16个社区党组织委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9%,全区157 个村党组织委员中“四类人员”占比达96.8%。
二、提高薪酬标准,实施“稳心”工程,为村社干部吃下“定心丸”。为解决村社干部人心不定、队伍不稳的问题,陈仓区把提高薪酬酬标准作为“增薪”工程的重要内容,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中,增加财政资金800余万元,制定出台了“四岗十八级”薪酬制度,全区员额社工中,最低月增资额超过500元,最高月增资达2306元,月薪酬总额最高达到4737元。参照社区员额制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干部补贴的实施意见》,区财政克服困难新增1400多万元,大幅提高村干部补贴,“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月补贴增加1000元,非“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增加 1100元,其他副职村干部每月增加1260元,最高增幅达到100%,最低增幅 38.5%。同时,建立常设村干部补贴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从本届起每干满一届月补贴总额增加 200元。村社干部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对得起这份职业。
三、破解后顾之忧,实施“关怀”工程,为村社干部注入“源动力”。为解决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强、干劲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陈仓区把破解村干部后顾之忧作为“增薪”工程的有力抓手,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中,为社区工作者购买“五险一金”,落实高温和取暖补贴。比照社区员额制管理模式,探索试点为现任村干部明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缴纳标准和补贴比例,为离任村干部增加离任补贴,在原来补贴标准基础上再翻一番,有效的解决了村社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将村干部基本补贴和绩效补贴比例提高到7:3,对绩效补贴实行浮动,优秀等次上浮20%,基本称职下浮20%。探索将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报酬相联结机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每年将一定比例新增收益用于奖励有贡献村干部。全区广大村社干部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在疫情防控、创文复审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心工作中冲锋在前,共成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26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10 余场次,全区村干部创办、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320个,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带头表率作用。
四、打通上升渠道,实施“晋升”工程,为村社干部铺好“起跳板”。为解决村社干部晋升的瓶颈问题,陈仓区把打通上升渠道作为“增薪”工程的有效保障,打破编制壁垒和身份界限,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加大从社区和村干部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务员的力度,从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竞争性选拔进入镇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村社干部参加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考。近年来,陈仓区从村社干部中累计招录公务员13 人,事业干部18人,提拔镇街领导班子成员 3人。
(宝鸡市陈仓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