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定点帮扶工作要求,鄠邑区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目标要求,聚焦三项措施、四项服务、五项职责,良好发挥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先锋队”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项措施,迅速完成轮换任务。新老书记“传帮带”。鄠邑区及时下发做好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传帮带”交接工作的通知,市级部门和区级单位积极对接,经过推荐、审核、备案,市区共选派60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各街道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工作交流等方式迅速开展交接,指导新任第一书记尽快转变角色、下沉村组,做到村情户情、资源现状、发展思路、存在问题、帮扶计划五个“一口清”。健全制度“聚合力”。为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鄠邑区起草了《驻村帮扶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职责、派出单位工作任务等方面细化职责任务、明确管理办法,同时夯实派出单位及街道、村职责,统筹安排帮扶任务,从制度层面管好用好选派干部。激励保障“稳军心”。街道党工委及派出单位强化驻村帮扶工作指导和支持,加强日常管理,关心关爱驻村干部,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选派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无后顾之忧。区委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年度考核中适当提高优秀比例,在职级晋升、职务调整时优先考虑。
四项服务,围绕中心履职担当。政策宣传进万家。第一书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电话、微信群、村级广播,发放宣传页、入户走访方式,宣传防疫、防汛各项要求,有效提升广大党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急难险重冲在前。第一书记带领驻村队员主动加入防汛值守队伍,在沿山街道各个村口、峪口设立“党员示范岗”,坚持24小时值守,确保防汛无盲区,用实际行动带领党员群众构筑汛情的坚实防线。风险防范全覆盖。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宁防九次空、不放一次松”的原则,定时巡查各村汛情,清理防洪渠,协助村撤离危险地区群众,第一时间排除汛期隐患。坚守一线显担当。指导配合村“两委”严格落实村党员活动室、学校、卫生院等场所“登记、测温、戴口罩”等常规防控措施,定期对村内公共场所开展消杀,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五项职责,严格落实驻村工作要求。建强堡垒“稳根基”。通过积极开展调研走访,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完善年度帮扶计划,帮助指导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防返监测“精准帮”。通过持续开展“四支队伍”遍访工作,聚焦风险类型每月开展走访排查监测,听取群众心声,掌握群众需求,建立走访台账,确保风险及时高效化解到位。产业扶持“促发展”。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等举措,因户制宜制定到户产业扶持措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治理“焕新颜”。坚持扶志扶智融合发力,加强群众宣传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依法治村,建设平安乡村,化解各类矛盾问题,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民服务“显初心”。定期走访所有在村农户,关爱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帮助协调解决上学、看病、就业等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推动参与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不断密切干群关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西安市鄠邑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