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合阳县坚持抓好“选、育、管、用、考、奖”六个环节,推进驻村干部严选厚爱常态化,实行选派单位与驻村干部帮扶任务、跟踪管理、待遇保障、考核结果“四个捆绑”,确保选派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让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
坚持按需配人,实行精准化选派。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制定《合阳县巩固脱贫乡村振兴定点帮扶与驻村帮扶实施方案》,按照“分类覆盖选派、规范程序选派、按需精准选派”的原则,持续向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等“五类村”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其余村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实现217个村(社区)驻村帮扶全覆盖。同时,按照“个人提、部门推、组织审”的选派程序,实行四方联审调整机制,做到人员选派调整规范有序。坚持定村、定人、定标、定责“四定”原则,结合创建示范村、重点村等村情实际,做到人村相宜、人岗相适。
坚持分层分类,实行系统化培育。坚持“老带新、强带弱、好带差”的选育原则,采取邀请专家讲授学,线上线下结合学、联谊结对帮带学、深化互动交流学、开展现场观摩教学等方式,全面提升驻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通过加强苏陕协作交流力度,有计划的组织驻村干部赴江苏结对市县观摩学习,开思路、增见识、提能力。开展驻村干部“岗位大练兵、擂台大赛讲”活动,组织全县414名驻村干部,通过晒成绩、找差距、练内功,切实提升驻村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党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
坚持多方联动,实行闭环化管理。实行智慧考勤制度,将选派414名驻村干部全部纳入智慧考勤管理范围,实行钉钉日常考勤,并与原单位脱钩,由各镇(街道)街具体负责做好日常考勤管理等工作。出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督查办法》,实行督查制度,暗访督查、专项督查、联合督查,督查问题动态管理、挂账销号。同时,运用“互联网+党建”云平台视频监控系统不定时督查,实时了解驻村干部分布情况、在岗情况、工作情况和“一口清”掌握情况。搭建网络互动平台,畅通诉求渠道,设立“问题墙、回音壁”,针对政策咨询、问题反映等,随时上报、及时交办、按时答复、限时解决,全面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实效性。
突出日常监管,实行制度化推进。坚持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片包抓乡村振兴机制,全县分为东西片区,县委书记、县长任片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任总督导,下沉一线,按区督查。出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办法》,推行周下乡、月协调制度,指导县委常委定期深入包联镇(街道)调研指导、推进工作,每月组织召开驻村工作协调会,商讨研究、解决问题。推行帮扶任务捆绑制度,选派单位和驻村干部共同商讨制定年度、季度帮扶计划,主要领导每季度到村研究指导一次乡村振兴工作,分管领导每月到村督导一次帮扶工作,选派单位每月上报到村督导、解决问题情况。推行“周碰头”制度,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每周参加镇(街道)工作例会,每周召开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工作碰头会,谈计划、说问题、议措施、做安排。
突出对标对表,实行差异化考评。推行“三考三评双鉴定双挂钩”,考评结果与选派单位乡村振兴年度考核挂钩、与干部选拔使用调整晋升挂钩。制定出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标兵评选办法》,结合日常考核,坚持优中选优,突出实干实绩,每季度、每年分别评选各类标兵30名,并予以表彰奖励。建立通报、提醒、约谈制度,对连续三次督查不在岗的,扣发当月补贴,进行提醒谈话,视情况予以调整,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所在单位乡村振兴包联工作不得评为先进。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履职不力的由镇(街道)纪(工)委和选派单位及时约谈提醒、批评教育。
突出关心关爱,实行多元化激励。加大使用力度,注重在驻村帮扶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优先选拔任用、晋升职级、交流使用、调整到重要岗位,调整使用率达到30%。多种形式激励,制定出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激励奖励办法》,打破平均主义,差异化发放考核奖金。对表现突出、群众满意但因年龄和身份因素不能提拔或晋升的驻村干部,加大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力度。注重关心关爱,全力保障驻村干部食宿,严格落实生活补助、交通通讯补贴,缴纳人身意外保险,组织健康体检,开通绿色诊疗通道,提升就医报销比例。开展定期谈心谈话,及时纾难解困,做到日常生活关心、重要节日关怀、关键时刻关爱。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每年1万元和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每人每年1万元经费标准。2022年,全县共下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经费316万元。
(中共合阳县委组织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