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府谷:打好干部选派、管理、使用“组合拳” 锻造驻村帮扶“铁军”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7-05 15:36 作者: 任巧霞

近年来,府谷县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精准选派、严格管理,大胆使用“三项举措”为抓手,将驻村工作与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有机结合,全面提升驻村帮扶成效,锻造一支沉下心、待得住、融得进、干得好的驻村帮扶“铁军”。

立足“精准化”,实现派得硬。坚持因岗选人、因村派人原则,确保选得“准”、派得“硬”。一是严把“选人关”。按照“先定村、后定人”思路,将重点村的实际、岗位需要与干部人选条件紧密结合,坚决杜绝公益性岗位、见习生、工人身份“凑数”,实现“人”与“村”优势互补,保证选优派强。二是严把“质量关”。严格人选标准,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有“三农”工作经验的干部中选派,全面把好选派人员能力、质量关口。2015年至今,已累计选派驻村干部193人,其中第一书记123人,工作队员70人。三是严把“统筹关”。统筹考虑选派人员各方面条件,选派熟悉党群工作的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熟悉经济工作特别是具有涉农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到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村,选派熟悉基层社会治理的干部到矛盾纠纷突出的村,发挥选派人员最大效能。

立足“制度化”,实现管得严。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驻村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一是工作上“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工作例会、工作报告、考勤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精准明职责、大胆压担子、详细定标准、定期严考核,用健全规范的制度管理、约束、激励驻村干部。二是生活上“给实惠”。全面落实驻村干部的保险、体检、通信补贴等基本待遇,每年为驻村干部安排2万元生活经费,为驻村工作队安排2万元工作经费,解决了驻村干部后顾之忧,促进全身心投入工作。三是考核上“重实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考勤与考绩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表彰、提拔重用、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进行问责处理,召回重派。

立足“常态化”,实现育得好。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精准培训。一是重培训,以学促用。依托县委党校,统筹调动各类资源,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实地交流等方式,对驻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实现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常态化,让干部在战斗中学会战斗。二是强考核,以考促进。坚持把乡村振兴政策知识、业务知识测试作为检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定期组织业务测试,真正测出实效、验出水平。三是求实效,以实促效。通过以学促用、以考促进等措施,全面提升了驻村工作质量、激发了驻村工作成效。截至2022年,选派驻村工作队的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零,收入最高的村达60万元,最低的1.5万元,平均15.47万元。

立足“实效化”,实现用得好。用好用活用实“三项机制”,激励广大驻村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是提拔一批。坚持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实绩作为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选派工作开展以来,府谷县累计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193名,已提拔及晋升62名,占比32.12%。目前,现有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共75名,已提拔及晋升17名,占比22.67%,其中第一书记提拔及晋升12名,占比38.71%;驻村队员提拔及晋升5名,占比11.36%。二是选树一批。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全县选树了丁秀川、张小东、石伟、尤春、陈锐钧、王鑫涛等一大批优秀第一书记典型;15名第一书记、队员荣获省市县表彰。三是容错一批。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工作中非主观故意导致的失误偏差和负面影响,依法依规从轻处理或免除相关责任,切实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四是召回一批。实行召回管理制度,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驻村干部,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并由组织部门约谈派出单位的主要领导,督促整改;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对上应付检查、对下糊弄群众的,及时责成派出单位召回并重新选派。2021年7月至今,共调整5人,倒逼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勇当“闯将”“干将”。


责任编辑:李晓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