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 / 正文

三原:把好“四道关”促进农村党员档案管理提“档”升级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21 12:14 作者:屈 静 张 裕

近年来,三原县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一人一档、内容规范”为目标要求,着眼长效长远,扎实做好村(社区)党员干部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归档资料全面详细、记载信息真实准确、管理运行规范高效。

严把阵地关,确保档案保管妥善。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打造提升场所硬件设施,按照“五有三到位”要求,即“有场所、有设备、有标识、有记录、有制度”,确保场所保障到位、管理责任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在10个镇(街)建设不低于15平方米的档案室库房,并严格落实防盗、防火、防虫等“十防”标准,让档案“安家”、让党员“落户”。按照“一人一档、统一编号”的原则,统一制定标准化档案盒,以党支部为单位归档管理,确保档案清晰明了。在打造标准化档案室的同时,对阵地进行一体化改造,将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档案保管与保护制度等5项内容全部上墙。

严把审核关,确保档案准确详实。以发展党员过程为基础,制定“5+28+34”发展党员档案审核清单,即围绕发展党员的5个阶段,梳理28项档案材料清单,按照“有无”标准审核确定,明确34个审核易错易漏风险点,按照“是否”原则判断风险,对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入党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的25个步骤审核把关,梳理形成档案管理目录,对照梳理归档,实现档案材料差缺“一览清”。坚持“一人一档一编码”,实现归档标准化、查阅系统化。

严把管理关,确保档案作用发挥。根据村(社区)和后备干部档案10类资料、党员档案5类资料的相关要求,完善党员档案材料,将党员鉴定考核、奖惩记录等存入党员档案,构建功能性、实用性强的档案资源库。定期核查党员档案,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发放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每年对村(社区)干部、党员档案进行清查、审核、整理,确保归档资料客观详实,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党员档案转入与转出情况,实现“接收必留痕,转出必有向”。对每份档案的使用、流向、归档进行登记造册,准确掌握调档查阅使用情况,防止档案遗失、涂改等问题的发生。

严把制度关,确保档案管理有序。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机制,精心选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档案管理员27人,实行备案调整制,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委组织部组织专人重点对镇(街)党(工)委发展党员程序是否规范、组织关系转接是否及时、档案资料是否齐全、问题整改是否到位等方面定期进行专项督查。对未规范开展党员档案管理,下发整改通知,督查情况作为年底党建考核得分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档案管理责任。

(中共三原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