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结合实际,提出从严选拔任用、从严教育培训、从严监督管理、从严激励保障“四个从严”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村级“一肩挑”的刚性约束,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从严选拔任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一是严把人选推荐关。区委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村换届人事方案进行研究审查,区委组织部牵头,对照人选条件逐人过筛子,对人选酝酿不到位的,暂缓启动换届。结合“四清”工作,对全区157个村现任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资格联审关。多次召开资格联审协调会,细化负面清单,明确审查要求,压实工作责任,组织11个区级部门联合开展资格审查,严格按照高线选人标准,清理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人员8名,坚决杜绝“带病参选”。三是严把组织考察关。按照副科级领导干部考察程序和方法,统一要求,细化标准,对943名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后的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人选经组织部部务会研究后提交常委会审定,确保人选考实考准。
从严教育培训。把“一肩挑”人员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轮训,适时组织外出学习培训。一是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围绕政治教育、廉政教育、能力素质培养,设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党章党规党纪、城乡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等培训课程,推动“一肩挑”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履职能力。二是灵活运用培训资源。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省市专家专题授课,组织“一肩挑”人员赴浙江、咸阳、延安、杨凌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截至目前,全区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三是深入推动学用结合。召开镇村座谈会15次,推动集体经济项目85个,周原镇第二村、慕仪镇齐西村、拓石镇孟家塬村等村结合实际,运用学到的先进理念,修订发展规划,大田托管、蔬菜大棚、土布坊改造提升、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通石梁红色教育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用。
从严监督管理。聚焦日常管理、民主议事、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村干部监督管理制度,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是抓严日常管理。健全完善村干部值班、请销假、去向告知等制度,制定印发《党务管理纪实簿》《村干部坐值班日志》《村务管理纪实簿》等记录本960多份,严格要求村干部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党务村务工作,镇街党(工)委定期对村干部在村在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一肩挑”人员定期汇报制度,要求每半年向镇街党(工)委至少报告1次工作,报告工作情况作为兑现补贴、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二是落实民主议事。全面推行村级班子和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村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任期目标,作出公开承诺。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制定印发公开事项目录,统一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及时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三资”管理,对大额资产、资源的承包及处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招投标。创新开展“板凳会议”,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村党组织书记每季度组织村民代表在广场、院落等场所召开,采取政策宣讲、专题讨论、互动交流、民主评议等形式,广泛征集问题建议,妥善处理问题诉求。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作用,明确村民监督委员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等工作的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规定监督程序,落实违纪违法问题向村党组织、镇街党(工)委直接报告制度,确保“一肩挑”人员把权力装在“笼子里”。制定出台《村干部管理考核及绩效补贴实施办法》,量化、细化考核内容,落实年度公开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度,对11名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加大违纪违法处理力度,立案处理村党组织书记3人。
从严激励保障。以加强激励保障为重点,实施“稳心、保障、激励”三大工程,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一是实施“稳心”工程,提高薪酬标准。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干部补贴的实施意见》,区财政克服困难新增1400多万元,大幅提高村干部补贴。“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年收入不低于4.3万元,其他副职村干部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村干部补贴最高增幅100%,最低增幅38.5%。同时,建立常设村干部补贴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从本届起每干满一届月补贴总额增加200元,全区村干部补贴标准全市领先。二是实施“保障”工程,破解后顾之忧。将村干部基本补贴和绩效补贴比例提高到7:3,对绩效补贴实行浮动,优秀等次上浮20%,基本称职下浮20%。增加离任村干部待遇补贴,在原来标准基础上再翻一番。探索将集体经济新增收益与村干部报酬相联结机制,157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依法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坚持每年将一定比例新增收益用于奖励有贡献村干部。三是实施“激励”工程,激发干事热情。打破编制壁垒和身份界限,加大从村干部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和竞争性选拔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动员符合条件的村干部积极参加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考。近年来,累计从村社干部招录公务员13人,事业干部18人,提拔镇街领导班子成员3人。强化政治激励,从全区村干部中择优推荐市、区“两代表一委员”69名。
供稿:陈仓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