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拔任用干部,配备领导班子,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新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潼关县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部署,将破解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难题作为今年干部工作重点课题,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中,综合运用干部选任、干部教育、干部监督、党员管理等措施,擘画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四维图”,形成多方位、全链条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的“大融合”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潼关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构建考准考实的制度网。制定《潼关县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试行)》,将政治素质考察贯穿于干部选任全过程。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看”政治标准,把好政治“五关”,让政治素质考察指标由虚转实。建立政治素质表现正面、负面清单,做实做优政治考察,切实考准考实干部的政治素质、政治表现。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将纪委监委、组织部、编办、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14个单位列为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了解和发现干部队伍中存在违反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和教育,促进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对监督中发现的干部重要举报、立案查处、刑事、民事处罚、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和审计及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等情况每月进行零报告,并将相关信息纳入干部监督库,为县委选用干部奠定坚实基础,把好第一关。
勾细考准考实的流程图。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将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融入全过程。在分析研判和动议环节,县委组织部通过查看干部政治表现日常管理台账和重大中心工作关键时间、关键节点的干部政治表现记录、进行谈话走访测评等方式,对人选政治表现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和印证;在考察环节,对考察对象进行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开展政治表现考察谈话和集体面谈。此外,考察对象单位所在党支部要对考察对象履行党员义务等情况出具证明材料,考察对象本人要作出书面承诺,考察组出具考察对象干部政治素质评定结论;在会议研究前,撰写考察报告,对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进行综合鉴定,作出结论性评价;在任职公示期间,开展政治理论知识测试,注重了解考察对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中、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等内容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意识,同时对任职干部进行政治素质任前谈话,对政治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
绘制考准考实的管理册。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综合运用准入制度、帮扶帮带、考核研判、进出管理、奖励惩处等五项制度,准确掌握年轻干部的成长动态和培养情况,将干部政治素质培养落在平时、抓在日常;为全县5000余名党员干部发放《潼关县干部培训纪实本》,详细记录干部每次政治理论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全县各级干部政治素质提升的“介绍信”和“成绩单”,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定好“标尺”、上满“发条”,将守规矩、讲政治贯穿干部培训全过程,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制作《党员星级管理实时质量图》,全县各党支部对党员干部完成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交纳党费”“遵规守纪”等表现分别进行月贴星、季评星、年末评星定级,成为检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素质的有力抓手。
延伸考准考实的日常圈。注重将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功夫下在平时。全面了解干部在工作时间以外从事的与职务影响相关或个人生活领域的活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制定《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在全面了解干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紧盯重要事项、重点场所、重点时段,深入了解干部社交圈、生活圈和休闲圈。要求领导干部每年对照“八小时以外”监督内容进行自查,同时对其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及其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村(社区)党组织、物管、酒店、茶楼等实地调查走访、暗访,由社区出具《干部“八小时外”考察鉴定表》。常态化开展干部谈心谈话。通过对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干部等分层分类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干部政治觉悟和担当精神,了解干部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在急难险重工作推动等关键时刻的真实表现、作用发挥情况;侧重了解干部是否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否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讲规矩、是否面临岗位调动讲服从等,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拿得出、利益面前管得住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中共潼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