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以“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为统领,按照实事求是、客观翔实、方便管用、注重保密的基本原则,提升完成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档案室标准化建设,确保归档资料全面详细、记载信息真实有效、管理运用规范高效,切实为农村(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持场地建设标准化。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充分借鉴干部人事档案、村党支部书记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推进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坚持分离且相邻的原则,投资92万余元,升级完成10个档案 “三室”建设,分设管理室、阅览室和档案库房,严格按照 “十防”要求配备设施,安装高清摄像头,完善《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档案保管与保护制度》《档案收集与检查核对制度》《档案转递与查(借)阅制度》等制度,并全部上墙。同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配置专用电脑、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打孔裁纸一体机等数字化操作设备。
坚持管理队伍专业化。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从镇(街道)全体党员干部中择优挑选熟悉党务和档案工作、专业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档案室力量。采取外出交流学习、党务知识专题培训、组工大讲堂等方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档案室升级以来,已累计培训90余人次,打造了一支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业务熟练、严守纪律,在党员干部档案管理方面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复合型专业结构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档案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档案内容规范化。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档案承载着记录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奖励惩罚的重要功能,各镇(街道)档案室管理员严格按照市县农村(社区)干部档案十类材料、党员个人五类材料要求,对管理的所有档案逐人、逐卷、逐页进行重新审核、资料收集、查缺补漏和整理装订,核查出的缺失材料,采取发函、文件通知、电话联系等形式通知本人及所在村(社区)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入档案装存,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善,真正达到“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无缺,外观整齐美观”。规定查借阅档案的基本程序和工作手续,实现查阅档案最多跑一次,真正做到“借阅有备案,归还有登记,转入有卷宗,转出有手续”。
(三原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