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现辖9个镇(街道)148个行政村,面积606平方公里,人口42万,脱贫攻坚期间属非贫困县,是全省革命老区县和咸阳市“旱腰带”地区县之一,今年以来,泾阳县坚持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选派74支工作队、292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134个村,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以“选派”“培训”“严管”“督考”“保障”为抓手,着力锻造驻村铁军,助力乡村振兴。
一、抓培训指导,促业务本领提升
制定《泾阳县2022年乡村振兴干部教育培训方案》,结合帮扶工作实际需要、工作短板弱项,精心制定驻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紧盯政策变化,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县委党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围绕动态监测帮扶及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金融等9个方面帮扶政策和业务工作,通过培训“集中学”、参观“实地学”、媒介“经常学”等方式,先后组织全县292名驻村干部参加各级业务培训6次;同时,通过观摩学习、交流研讨、日常工作例会等多种形式,促进驻村干部开阔眼界、创新思路,实现了业务能力大幅提升。驻村干部通过常态化学习,练就了张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干的本领,全面提升驻村帮扶干部履职能力。
二、抓驻村管理,促帮扶作风提质
制定《泾阳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采取“日考勤、周调度、月督查、季汇报”的管理模式,实地走访检查驻村干部驻村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驻村工作会议,听取驻村工作进展汇报;坚持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单位和所驻村的镇党委政府“三重管理”,明确日常管理、驻村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驻村纪律等方面32条制度约束,全面落实“五天四夜”驻村要求,建立请销假审批备案+不定期督查“双约束”机制,镇党委负责驻村干部的考勤登记,并上报县驻村办备案,凡离开工作岗位的工作队员,一律按照请销假审批报备,对未报备擅离岗位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进行内部通报。
三、抓督查考核,促奖罚导向树立
建立常态化联动督查机制,县驻村办成立专项督查组,以驻村干部“五治”(治软、治弱、治虚、治飘、治松)强作风提素质活动为抓手,聚焦驻村帮扶干部“六有”情况、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钉钉考勤打卡情况,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全覆盖多轮次督查检查。通过钉钉打卡、电话抽查和现场查验三种方式,检查驻村干部考勤情况,督促驻村工作队员按时到岗,严禁出现“走读式”“突击式”现象。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介绍+综合点评+座谈交流”方式,举办10场乡村振兴“头雁竞飞·赛马争先”村官擂台赛活动,晒成绩、亮实招、找差距、促提升,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3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4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4人。 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驻村干部综合评价、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驻村工作干出实效。
四、抓激励保障,促干事动能激发
对选派到村的驻村干部,第一时间协调配备基本生活用品及住宿安排,通过落实健康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措施,加强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确保驻村干部安心尽心,发挥作用;坚持正向激励,每年评选的乡村振兴年度人物、优秀“第一书记”和优秀驻村干部,在干部年终考核时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结合节日走访慰问、日常工作部署、深入基层调研等工作,与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明确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要求,深入了解掌握驻村干部的思想动态、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消除后顾之忧,推动驻村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泾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