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始终把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紧抓“选优、育强、严管”等环节,打造了一支人员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推”“选”结合,建强“人才库”。结合村“两委”班子结构优化需要,聚焦政治标准、综合素质、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群众意见等情况,重点从本村的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复退军人、在外务工人员、创业能人中培养,坚持优中选优,及时将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让真正有能力、愿付出、求上进的干部成为培养对象。将后备干部培养过程进行量化,通过政治素质考察、能力素质评估、综合评价考核等方式,全面检验后备干部培养成效。截至目前,储备了342名村级后备力量,为34个村各选配了一名大学生。
坚持“帮”“带”结合,健全“成长链”。把村级后备干部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专家现场辅导、走出去参观学习等形式,扩宽村级后备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的渠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培训班11期,开展“擂台大比武”“头雁讲坛”等活动17场次。做实“定岗锻炼”,97名村级后备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安、抢险救灾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构建结对帮带培养机制,92名驻村第一书记、140名村党组织书记与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帮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让后备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切实提升实干能力。
坚持“管”“用”结合,锻造“生力军”。坚持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按照“一人一档、一镇一册、一县一库”的要求,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全程纪实管理,对后备干部的平时表现、年度述职和奖惩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结合参加学习培训、完成工作任务、为民办事等情况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综合鉴定,年终开展综合述职和民主评议,整体评定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后备干部考核情况落实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胜任的及时清退,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14名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级党组织书记,逐步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激发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活力。
(供稿:石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