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摆在干部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措并举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两个清单”细化考察指标。建立政治素质行为清单。设计干部政治表现情况测评表、干部政治素质负面行为清单测评表,聚焦“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基本内容,细化2方面25项评价指标,明确干部哪些行为符合政治标准可以为、应当为,哪些行为违背政治标准不可为、不能为。通过可操作、可遵循的具体指标,让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具象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建立分类评价纪实清单。根据单位性质、干部层级、身份、岗位不同,差异化设置考察提问内容,针对党政正职,侧重考察政治立场、民主作风等情况,针对班子成员,侧重考察担当作为、团结协作情况,防止“上下一般粗”。形成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谈话纪实清单,按照“一人一档”,建立考察档案。近三年,累计完成政治素质考察736人次,未发现因政治素质不合格“一票否决”现象。
“两个延伸”拓宽考察渠道。向急难险重一线延伸。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治素质考察就跟进到哪里,近距离识别评价干部在中心工作中的政治表现、政治担当,把一线变成干部干事创业赛场。去年来选派620名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一线吃劲岗位“墩苗”锻炼;选派546名干部分24批加入疫情防控交通管控第一线,3800名机关党员下沉社区最前沿,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识别考察干部。向“八小时外”延伸。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建立组织部门、所在单位党组织、干部所在社区联动的信息收集渠道,听取楼栋长、社区负责人意见,了解掌握干部宗旨意识和服务本领,掌握干部“八小时外”政治表现“活情况”。今年以来2800名在职党员公职人员进社区、解难题、淬初心。探索推行干部家访“六必谈”机制,基层党委(党组)年均对标访谈比例不少于20%,着重了解孝老爱亲、邻里关系等情况,作为组织任用的重要参考。
“三个一批”强化结果运用。评先评优肯定一批,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评选“干部标兵”10名,“好班长”“好班副”“服务先锋”各5名,对5名表现优秀干部适当缩短任职年限、优先晋升职级,将6名镇街工作时间较长、作风扎实、表现比较突出的领导干部调至县级部门工作,肯定政治过硬干部。多岗锻炼检验一批,县、镇(街)机关干部平均3年在内部组室轮岗一次,县级层面建库储备县管岗位后备干部112名,近三年在镇(街)、园区、部门之间调整交流领导干部年均50人次以上,多岗位检验政治素质。抓早抓小警示一批,对发现思想政治上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谈话提醒,对贯彻上级部署要求不坚决,作风漂浮、消极怠工、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果断进行调整。近三年,下发提醒函191个、函询39个,抓早抓小抓苗头,力促政治要求落地落实。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