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华阴市坚持将基层一线作为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的“大熔炉”,用好挂职锻炼、先锋岗历练等机制,突出全方位管理,有计划向重点项目、重要岗位、基层一线等选派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练就真本领、硬功夫。
选苗建库打基础。围绕源头储备和战略储备,建立“日常发现+分类储备”机制,坚持日常发现、动态补充,分类建立“经济干部、农业干部、文旅干部、民主党派干部”等专业型年轻干部储备库,通过“双举荐三印证四方共考”等方式,及时将133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综合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现“源头储备库”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搭建平台提能力。搭建多岗位实践锻炼平台,在重点工作领域创新设立“新时代先锋岗”,先后选派56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77名补充到重点工作一线扛重活、打硬仗,20余名年轻组工干部参与到村社一线指导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递进式培养、多岗位锻炼、层级化考验,推动年轻干部在重要吃劲岗位上壮筋骨、长才干。同时建立岗位导师帮带制度,在实践锻炼期间,择优挑选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扎实的老同志作为帮带导师,对年轻干部实行“1+1”的全方位指导,传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帮助年轻干部走上能力提升“快车道”。
严管厚爱强担当。将优秀年轻干部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建立全过程跟踪考察机制,完善133名年轻干部“成长档案”,通过静动态“双分析”评价,综合考量评价结果,了解成长路径,掌握工作实绩,为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个性化培养提供支撑。去年,从中提拔优秀年轻干部14名,充分调动各个层级、各种类型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动态补充退出管理机制,采取到现场看、去一线听、与知情人谈的方式,动态掌握年轻干部现实表现,对工作积极性减退、不担当不作为以及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及时调整出库。明确党委(党组)书记是年轻干部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用好谈心谈话与关心关爱,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消除成长“烦恼”,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供稿:华阴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