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投身基层,今年暑假,汉阴县创新实施大学生“周村官、月村官”实践锻炼机制,鼓励激励高校学生到机关和村社区锻炼,参与学农支农实践,通过“师带徒”方式,将青年的成长成才与“三农”工作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与“传承力量”。
定标准,优选对象。分领域定招募条件,明确到政府机关见习的为本县籍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二、大三在校本科生及非毕业生在读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周村官、月村官”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读本科及以上学生和毕业未就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对标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热爱“三农”工作要求,通过自己申报、组织部门审核、岗前培训等程序,最终优选77名到基层历练成长。
明任务,跟踪帮带。实行“师傅+青苗”师徒结对,在政府机关见习主要协助师傅参与办文办会、政策宣传、活动组织、调研走访、集民情信息、撰写简短信息等事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明确“周村官、月村官”需完成“贡献1个金点子、帮扶1名困难群众、开展1次村情调研、调解1次群众纠纷、参与1次急难险重任务、策划组织1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1次科普宣讲、参与1次党建文书档案整理、撰写1篇实践体会手记或民生故事。通过师傅跟踪帮带,以沟通交流、实地调研走访、现场示范指导、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工作方法、分享实践经验,帮助完成既定任务,提升解题能力。
强管理,精准评价。签订实践锻炼协议,明确工作任务和安全责任,对无故缺岗和工作期间产生不良影响的人员,纳入社会实践活动黑名单并反馈所在高校,取消下一年度申报实践锻炼资格。搭建平台亮晒实绩,见习结束时,学生围绕既定目标开展1次汇报和交流研讨,并通过实地核实、现场问答、群众评议、师傅点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现实表现和实践实绩,根据评价结果按相关规定发放社会实践生活补助。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