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田育功(右)在地头查看中草药长势。记者 李静茹摄
“基层是沃土,实践是课堂。区上实施的‘丰羽计划’为我们搭建了从‘职场新人’到‘基层骨干’的成长阶梯。”11月5日,谈起自己下村挂职的经历,宝鸡市陈仓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选调生田育功感触颇深。
两年前,田育功作为选调生前往陈仓区西部山区坪头镇林光村锻炼,成了林光村最年轻的村干部。在服务群众、发展产业中,田育功逐渐成为基层工作“多面手”,在群众口中也由“新来的那个大学生”变为“我们村上小田”。
今年9月,到村任职期满的田育功主动申请继续驻村。
田育功的成长经历是陈仓区实施“丰羽计划”、锻造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陈仓区持续探索年轻干部培养新路径,以导师帮带、上挂下派等多元模式,推动“雏雁”在一线实践中强筋壮骨,逐步结成“雁阵”,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到一线去 淬炼实干“铁肩膀”
“刚来村上,村支书把我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安排我负责文书等工作,苦活累活基本上不让我上手。”陈仓区虢镇街道高家堎村新来的挂职书记助理赵奕涵说。
2024年,刚参加工作的赵奕涵被安排到高家堎村挂职锻炼。如何融入群众、扎根基层,是他面临的首要难题。
当年9月,村里要提升改造几条破损严重的道路,赵奕涵积极发挥自己所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优势,入户调研走访、倾听群众诉求,反复修改设计图纸。最终,村里的坑洼道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大道。
“路面拓宽改造后,出门方便多了。”村民高军浩说。
今年,赵奕涵又盘活村上闲置仓库,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申报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20万元,购置生产设备,将仓库改造成挂面生产车间对外出租,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多万元。
直播带货帮村民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推动破损道路拓宽硬化,热情服务助力重点项目提前落地……在陈仓区,以赵奕涵为代表的114名年轻干部在服务群众、攻坚发展过程中增长本领,正在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基层骨干。
导师帮带 搭台引路助成长
“刚入职就赶上街道进行‘散乱污’企业整治。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我本以为能轻松应对,现实却让我无从下手。”东关街道干部成沛桓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环评流程不熟、环保设施配置不清……这些困难一度让成沛桓萌生退意。
抱着一大堆问题,他找到“帮带导师”、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维涛请教。
东关街道是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驻地,下辖中小企业100多家,企业类型涵盖多个领域。“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是生态环保的硬性要求,也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赵维涛对成沛桓说:“和企业打交道要注意工作方式,不能只给企业压任务,要和他们一起分析眼前矛盾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用朋友身份和企业打交道才会事半功倍……”
赵维涛语重心长的话,让成沛桓对“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最终,在成沛桓和同事的努力下,“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顺利完成。
现在,成沛桓有了新身份,担任东关街道武装部部长一职。“如今,我也成了新入职同事的‘帮带导师’。我要把师父教给我的好经验传授给他们。”成沛桓说。
截至目前,陈仓区通过“师带徒”模式累计结成帮带对子390个,各部门干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茁壮成长。
双向奔赴 建强人才蓄水池
“月是故乡明啊!”回想起在江苏徐州挂职的日子,拓石镇副镇长李青莆忍不住感慨,“在那边挂职期间,我满脑子都是给咱陈仓吆喝推介,先后推动促成了3个苏陕协作项目落地,帮宝鸡卖出600多万元农特产品,还争取到不少帮扶资金。”
“我还搜集了21条招商线索,给乡亲们反馈了2000多条用工信息。”李青莆说。
带着在徐州挂职期间的满满收获与思考,李青莆回到拓石镇后主动分享经验,以《开阔视野厚积累 勤学善思重实干》为题开展专题分享。分享中,他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苏陕协作项目对接中的沟通技巧、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的实战经验等内容。
“这次分享不仅带来了跨区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还有效激发了大家比学赶超、实干担当的干事创业热情。”拓石镇组织委员谢鹏丽说。
截至目前,陈仓区已逐步建立完善年轻干部“雏雁储备库”,累计提拔重用62名优秀年轻干部,实现了单个“雏雁”从基层历练到主战场攻坚的能力跃升,推动年轻干部队伍从“个体出彩”迈向“群雁齐飞”。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丰羽计划’培育体系,完善年轻干部日常考核、容错纠错等机制,努力锻造一支能担重任的‘青年铁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陈仓区委组织部部长刘博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