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通过盘活编制资源、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服务下沉等,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精准施策,以编制“活水”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县级公立医院编制紧缺、基层人才流失等问题,精准发力,动态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在严控编制总量前提下,创新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备案制管理,累计为180名专业技术人员办理备案,有效化解历史超编问题,畅通人才补充渠道。出台《汉阴县加强和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事编制管理的六条措施》,打通县镇医疗机构人才双向流动通道,腾出基层编制资源,重点向急诊、重症、中医等紧缺岗位倾斜。去年以来,为偏远镇卫生院补充在编医学毕业生38名、专项村医14名,推动编制资源高效流动。同时,支持涧池、漩涡卫生院建设区域诊疗次中心,将酒店、双坪、双河口卫生院纳入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多措并举,以机制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引育留用”协同发力,构建系统化人才保障体系。设立每年100万元的卫健人才基金,对引进的副高、正高职称专家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十四五”以来已引进副高职称人才2人、研究生及本科生33人,发放奖励资金超100万元。实施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计划,选派人员赴省市级医院进修,邀请专家开展坐诊、讲学等2500余次,推动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填补县域医疗技术空白。在薪酬激励方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建立县级医院绩效总量逐年递增机制,镇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有效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资源下沉,以服务优化回应民生需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建立县镇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常态化组织骨干医师下沉基层,带动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基层配备中医、疼痛科等紧缺人才,增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开展远程医疗诊疗,定期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其对疑难病症的识别与处理能力,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
供稿:汉阴县委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