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理,我们来帮你掰苞谷!”正值秋收,中心村贫困户陈泽理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苞谷还孤零零的立在地里,正心急如焚时,接到了县政法委支部书记的电话,县委政法委6名党员干部前来帮他把2亩地的苞谷全部收完背回了家中。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一个人怎么掰的完哟!”陈泽理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笑开了颜。这是开展主题教育以后群众幸福感提升的一个缩影。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镇坪县确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贴心服务办实事”为特色活动载体,以“抓三联、解三难、强三感”为主要内容,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贴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工作职能,用心用情用力深入查找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护学“不缺位”
金秋十月,本是岩桂飘香、硕果丰收的好时节,可镇坪连月阴雨的天气,让人的心情仿佛都随之灰暗起来。但每当上下学时路过镇坪县各个学校门口时,总能看到一枚枚红色袖章,还有老师、家长热情的提醒声,学生脸上稚气的笑容,让骤寒的天气也变得温暖起来……
由于镇坪县城关小学、县幼儿园、城关初中位置临街,上下学时间家长接送学生导致机动车增多、道路拥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镇坪县教体科技局党委实地调查了解后,迅速联系公安系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护学保平安”工作,通过“公安+学校+家长+社会”的“四位一体”护学机制,构建校园安全防范共同体。
胡奎是城关小学第一位护学岗家长,实施“护学”机制的第1天,他定好闹钟,把其他事物提前处理好,确保在上下学时段提前到校“上岗”, 一天下来在家和学校间来来回回好几趟,等学生、家长全都散去才能离开,但是迎接着孩子们入校,目送着孩子们回家,他却格外感到踏实和心安,“这种护学机制非常好,虽然需要我们所有家长腾出时间来参与,但是有效保障了孩子们的安全,我们家长更有‘安全感’,同时也让社会上更多人关注、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中!”
这种护学机制在全县中小学已渐成常态,每天上下学时段辖区内民警疏导交通,学校教师、安保维护校门外管制区秩序,防止闲散人员入校,护学岗上的家长和红袖章志愿者负责协助、发挥劝导提醒作用,他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目前已有300多名家长参与护学。
服务“不下班”
“谢谢你们牺牲休息时间为我解决问题,这趟我没白跑!”企业会计许静对镇坪县政务服务中心税务大厅工作人员表示真心感谢。
原来早上办税时,因资料未准备齐全,许静没有办成业务,再次赶到政务大厅时已临近下班,本以为要无功而返,没想到税务干部依然有序热情地再为纳税人提供延时服务,许静顺利办理了业务。
因征期到来,县政务服务中心税务厅迎来了办税高峰,据税务厅负责人杨琴介绍,“为帮助纳税人如期办理纳税业务,给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们专门设置了党员先锋岗,对临近下班或已下班正在受理,以及还在等待办理的涉税事项,党员先锋岗窗口同志推迟下班时间为纳税人办理业务,我们这个月提供延时办税服务累计已有20天,合计时长超过900分钟。”
不仅税务厅,县政务服务中心所有窗口均实行延时服务,除此之外还积极推出免费拨打市话、免费借用雨伞、免费上网服务、免费EMS政务专递、免费复印、无偿预约办理、无偿全程代办、无偿代写申请和委托书等系列特色贴心服务措施,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能力,做到学知行统一,以实干实绩诠释初心使命。
特事“有急办”
10月27日晚上19时许,夜幕寂静,钟宝派出所民警正在钟宝镇新坪村附近巡逻,“救火啊!救火啊!”惊慌的呼救声忽如惊雷,民警迅速赶赴火灾现场,只见着火点位于吴某家猪圈,火势正在蔓延。
为能尽快控制火势,避免火情扩大,现场民警稳控好群众情绪后,快速对人员进行分工,有序组织带领现场村民进行救火,经过一个多小时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还好他们来的快,不然不敢想象。”由于处置及时,未导致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主题教育“贴心服务办实事”目标,镇坪县公安局紧扣部门职能,全面启动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二级等级服务,进一步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警”,严格落实“1.3.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全时在位、整装待发,全力确保全县社会治安形势平稳有序,稳步推进平安镇坪建设。
人民公安快速应急守护人民平安,社会医疗科技应急守护人民健康。“好社会啊,好人有好报啊!”患者夏某已六十多岁,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在县医院治疗后需尽快到市中心医院进一步检查,文化程度低,子女均在外地,对去市里看病有些担忧,县医院协同门诊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平台,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提前帮其沟通好相关事项、安排好床位,患者直接到住院部接受治疗。
这是镇坪县医院为破解镇坪“看病难”实施的新举措,对疑难大病线下有专家坐诊服务,线上有专家免费会诊,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手段远程会诊解决疑难病情和救治工作,形成“先会诊(院内+远程)再转诊”的双向转诊就医新格局。
一枝一叶总关情,主题教育著新花。镇坪县各部门单位主动转变、积极作为,建立一项项机制、推行一连串措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正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融入进日常工作,将“贴心服务办实事”的温度传递进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