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 / 正文

眉县:“四措并举”提升非公领域主题教育实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9-12-09 17:01 作者:眉县非公党委 严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眉县非公企业通过“创新载体抓实学习、直面问题检视整改、同频共振促进发展、回馈社会展现担当”四项举措,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生机活力,全面提升非公领域主题教育实效。

创新载体抓实学习。针对“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分布广、难以集中的实际,坚持规定动作与创新特色载体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党员主动自己学、线上线下创新学、结对联建共同学、工间课堂讨论学的“四学”模式,推动非公企业在主题教育中开展有效深入学习。推行“初心夜学”制度和“工间一刻钟”活力党建,将党课活动地点由传统的党员活动室移到车间、班组、食堂等地,见缝插针地开设“工间微党课”“工间学习墙”,开设企业微信“工间信息窗”,推送主题教育相关知识,把传统的“台上讲台下听”党课模式转变为“短平快”的“微党课”,推动主题教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积极推广“学习强国”等手机APP,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扶眉烈士陵园”、“李达将军故里”、“杨文洲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员宣誓”传统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党章党规党纪、先进典型,问初心、问差距、问发展,提升主题教育效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问三提升”活动,按照“体验一批党性教育基地、讲好一批初心故事、参加一次主题活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难题”的“六个一”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立先锋岗、划定责任区、组建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引导党员紧扣企业经营发展、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发挥作用,把主题教育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中,把党强大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强劲的发展优势,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公党委积极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示范带动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天龙房地产公司党支部积极开设“初心”课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同时,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增强党员职工党性修养。

直面问题检视整改。对标对表《党章》《准则》《条例》,通过党员查找、走访谈心、上门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开门纳谏,充分听取职工群众对党组织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党员个人存在突出问题的反映。围绕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围绕应对和化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检视非公企业党建、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及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党组织“两个作用”发挥不明显、“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严格、党费收缴不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缺失、引领企业健康发展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以及党员个人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自觉性不高、宗旨观念淡化、公仆意识树立不牢、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不明显、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逐条梳理,逐项细化,建立清单、销号整改,做到边学边查边改。截至目前,共检视出基层党组织班子存在的问题168件,党员个人存在的问题300余个,已全部整改到位。聚焦党组织“软弱涣散”存在问题,开展集中整顿活动,实行一对一敲门指导、蹲点服务,帮助分析原因,寻求整改对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逐个挂账销号整改,进一步增添企业发展活力。

同频共振促进发展。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天龙公司党支部以“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眉县党史馆”,将“初心”教育融入非公企业发展中,培育“初心”基因,激活“初心”细胞,凝聚“初心”力量,打造“初心”引擎,使全体党员政治上更加坚定,学习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担当,服务上更加主动。艾兰酒店党支部组织党员赴“扶眉战役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引导党员做“对党忠诚、热情服务”的典范。恒通包装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时时做示范,处处当先锋,事事我带头。关中压缩机党支部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攻关队、党员技术标兵等,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兴洲印染党支部开展“为党旗添彩、为企业添力”主题活动,教育引导企业党员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回馈社会展现担当。把主题教育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主动融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显现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社会担当。健全完善“非公企业党支部+村党支部+贫困户”的党建促脱贫模式,采取“主题党日+”的方式,引导非公企业以产业扶贫、技能扶贫、项目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今年,共有49家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实施帮扶项目21个,投入帮扶资金40多万元,解决贫困劳动力1000多人就业,带动1000多户贫困家庭按期实现脱贫,有效地提高了非公企业影响力,激发了党建活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