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阳区聚焦党性教育提质增效,创新探索“四个抓实”工作法,通过全方位布局、广覆盖延伸、制度化保障、多元化创新,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为党员干部淬炼党性、砥砺初心搭建起坚实平台。
内容上抓“全”,让教育学习有干货。榆阳区坚持把优质内容作为党性教育的核心支撑,构建起“全链条”教育体系。覆盖广。将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史党规贯穿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今年在20期基本培训班次中系统设置党的创新理论模块,并将中央最新会议精神即时纳入教育内容;在新任、科级干部培训中开设政绩观、政德教育和警示教育,组织青年干部班开展党史、改革开放史学习。师资优。建立全区党性教育师资库,注重邀请知名专家、老党员、老红军、领导干部上台讲课,区委书记为全区领导干部讲授新年开班第一课,区委常委每人每年在全区党性培训班中讲2次党课。载体实。形成了《转战陕北 谋定天下》等一批精品理论讲座,《榆阳简史》《红色地标》等一批书刊杂志,深入挖掘,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了烈士陵园、“五馆一中心”等党性教育特色现场教学点集群。
对象上抓“广”,让教育覆盖无死角。把党性教育的大门向所有党员干部敞开,不管是机关里的领导干部、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刚入职的青年干部,一个都不能少。既讲“大锅菜”,落实党性教育的普遍要求;也做“小炒”,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特点精准施教。比如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重点强化政治忠诚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从一开始就打好党性底子;平均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期,培训干部1.2万人次,培训党员3.4万名,实现分级分层分类的系统化教育,确保党性教育真正走到每一名党员干部身边。
机制上抓“实”,让教育效果不落空。党性教育坚决不能搞一阵风,而是要靠制度把党性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出台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还有科级干部、基层干部培训实施方案,以及年轻干部培养、党员教育等一系列计划,像拧螺丝一样把制度链条拧得紧紧的,形成了从规划到实施再到巩固的闭环体系。尤其是探索“精准滴灌”式党性教育模式,构建“需求导向-精准供给-多维评估”三维联动机制,每年初面向全区深入开展学习需求摸底调研,找准切入点“量体裁衣”办班,构建学习跟踪评价机制,打造全流程评估链条。在中长期培训班中还建立了“四个一”机制,组织一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进行一次党性分析、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依托这些实打实的机制,让党性教育不走过场、见到真效果。
方式上抓“活”,让教育形式有看头。课堂“活”起来。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方法,“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全脱产、分段式”相结合的多种党性教育方式,辅以多样化的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干部“强”起来。坚持“理论+实践”融合理念,实施年轻干部“三段三导五级”长期培养行动计划,通过初入适应、基础巩固、能力复合、创新引领、持续发展的递进式培养,上好年轻干部党性教育第一课,引导促进青年干部成长。教育“实”起来。采取理论学习、返岗实践、驻点锻炼的“三段式”培训模式,创建“实践课堂”,今年以来已派驻42名青年干部到18个部门单位、94名副科级干部到14个企事业单位蹲点实践。
供稿:榆阳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