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要求,通过理论筑基、创新载体、学用转换等方式深度赋能党员教育,持续激发党员教育内生动力,构建起体系健全、覆盖广泛、实效突出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筑牢理论根基,强化党性教育“硬支撑”。深化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建立分层分类指导、双周检查通报机制,累计举办专题读书班63期、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06次。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县域“1+3+6”党性教育平台体系,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融入扶眉战役纪念馆、张载祠等实地场景,开展沉浸式教学420余场,让党性教育可感可触、直抵人心。优化制度规范,通过明确学习要求、设定考核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推动理论学习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为筑牢信仰之基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载体模式,拓展党员教育“覆盖面”。汇聚线上资源,优化整合一网一号,每日更新基层动态与典型案例5条以上,打造永不下线的“指尖课堂”。聚焦线下教学,建成115个远程教育站点,创新开设“田间课堂”“车间讲堂”等实践课堂,聘请“田秀才”“土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0余场,有效破解农村党员学用脱节难题。打造情景课堂,以霸王河渡槽党性教育基地为载体,通过六大展陈板块和“党课开讲啦”原创活动,吸引46个党组织实地参与,实现党性教育从“理论灌输”到“情感共鸣”的升华。
聚焦学用转化,激活服务发展“新引擎”。坚持实战导向,选派63名党员干部到重点产业链、项目建设一线锻炼,20名年轻党员投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攻坚任务,在实践实干中提升能力。聚焦示范引领,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630个、责任区310个,带动发展猕猴桃、草莓等特色产业,助力2600余户群众增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提高服务质效,依托“双报到”机制,组织6465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460余场,将党员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惠民实效。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