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老干部 / 正文

武功:用好人事档案,服务临退干部“零距离”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9-24 08:39 作者:杨尚飞 赵 恒

人事档案是记录干部个人政治品格、工作经历、业绩贡献的重要依据,更是为临退干部提供精准服务的“信息库”。近年来武功县围绕“零距离”服务目标,从档案管理的“查、核、用”三环节发力,让档案资源成为保障临退干部权益、温暖干部心的关键支撑。

精准“查档”,夯实服务基础临退干部服务的核心需求集中在工龄认定、待遇核算、荣誉追溯等方面,需以档案核查为起点,确保信息无偏差。武功县干部档案管理中心提前梳理档案清单,针对临退干部群体,提前3-6个月启动档案专项梳理,按“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奖惩记录、工资社保”等类别分类标注,明确需重点核查的关键节点,如入职时间、岗位变动、职称评定等,避免后期因档案材料缺失延误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查档,依托信息化档案电子库数据,减少干部跑腿次数,对需核验原件的材料,安排专人对接,提供“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核查”服务,避免干部反复奔波。

细致“核档”,化解权益风险档案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临退干部的切身利益,需通过细致核验消除信息误差,守住权益底线。聚焦关键信息核验,重点核查档案中与工龄、养老金核算相关的材料,如招工登记表、劳动合同、参加工作介绍信等,以及与荣誉待遇相关的奖惩文件,对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佐证,确保“每一份材料都真实、每一个信息都准确”。主动反馈核验结果,将档案核查结果以复印或当面沟通的形式告知临退干部所在单位的政工同志,如果人事档案内无相关资料,确实无法提供准确参考的则主动与县档案馆及其他有关单位及时沟通对接,发挥桥梁作用,最大限度打通临退干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公里”。

高效“用档”,延伸服务温度以档案为依据,将服务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对接”,让临退干部感受到“零距离”的温暖。人事档案是临退干部权益保障的“原始凭证”,更是传递组织关怀的“情感纽带”。要让档案从“静态保管”变为“动态服务”,需以“精准”“主动”“暖心”为导向,把档案优势转换为服务时效,真正实现与临退干部的“零距离”对接。

用好人事档案,既是对干部职业生涯的尊重,也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体现。通过精准查档、细致核档、高效用档,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服务临退干部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干部少跑腿、权益有保障”的目标。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