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红日胜春光,新绿竞妖娆。家住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邵家沟村的李志刚一大早就发动三轮车,准备去自家地里转一圈。
“这才下过雨,地皮还湿着呢,你急着到地里去干啥?”看见李志刚坐上三轮车,一旁的妻子问。“跟你说不清,你也不懂!”李志刚话没说完,就急匆匆出门了。
原来,邵家沟村近日新修了一座便民桥。李志刚想去体验一下这座新桥。
“以前去地里的路上有条小河道,平时没啥水,但一到下雨人难走,车辆更是没法过。现在,村上架起了桥,春种秋收再也不用愁了!”李志刚说,乡亲们头疼多年的难题解决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印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纷纷“动”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村民提到最多的就是这条小河道,所以我们及时把这件事列入承诺事项,并第一时间对两侧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疏通了河道,并搭建了便民生产桥。”邵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师亚峰说,目前村党支部承诺建设的四组生产路、集体经济生产路等项目已基本完工,更多便民项目也在抓紧实施中。
沉下身子倾听群众需求,才能把实事办成群众的“暖心事”。
印台区红土镇是郭秀明的家乡。在这里,“弘扬郭秀明精神,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干部阳光承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个党支部按照各自走访情况承诺至少为群众办理10件实事,干部至少办理5件实事,普通党员至少办理3件实事。承诺活动在全村(社区)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红土镇周陵村是典型的农家乐村,每年夏天来这里吃农家饭、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可一到冬季客人就少了。“冬天取暖一直是个难题。烧煤不仅污染大,还麻烦。现在虽然通了天然气,但房子保温效果不好,费气还烧不热,所以游客就不愿意来。”王引玲说。
前不久,考虑到发展农家乐的实际,周陵村在崾先片区实施农村建筑能效提升项目,加装围墙保温板、搭建阳光间等,这可让包括王引玲在内的75户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等阳光房一建好,咱冬季取暖再也不愁了。到时候,我还要给门口多种些花,让院子里四季如春。”看着门口正在实施的提升项目,王引玲畅想着未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今,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正不断转化成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生动实践,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