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作风建设 / 正文

三原:在解决急难事中让群众满意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21 09:30 作者:陕报记者 刘坤

9月20日,数十名民警来到三原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一下子就被陈列室丰富的党史知识吸引了。“大家被先烈的革命精神深深触动,我们为守护的这片土地而自豪。”三原县公安局一名干部说。

三原是革命老区,1927年春,渭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国大寨支部在此成立。三原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正是以此为依托建立的。今年以来,参观者达14000余人。

94年后的今天,红色火种在大寨村赓续传承,越燃越旺。樱桃种植是大寨村的支柱产业。由于樱桃保鲜期短,每年5月樱桃成熟时,村民普遍面临樱桃销售难问题。“今年村上为种植户联系顺丰、邮政等快递企业,还从外地招引来客商,家里20多亩樱桃销售一空,每亩收益1万多元。”大寨村村民徐坤说,今年的好收益离不开村里提供的便利条件。

三原县将群众反映的急难事变成干好工作的成绩单。该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县共确定实施民生项目103项247个子项目,总投资26.31亿元,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这次对门前的小巷子进行彻底改造,不仅重新平整路面,还要更换30多年前的上下水管道,真是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了。”三原县城关街道东关村村民毛均良望着正在改造的巷道感慨。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城市基础建设不容忽视的细节。然而,就在一年前,东关村的巷道被雨水冲出大坑,不仅影响群众出行和生活,还造成路边房屋墙体裂缝。今年,三原县将此作为社区环境“微治理”的主战场,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目前,三原县城关街道已投资800万元,实施改造背街小巷面积10017平方米。

民生痛点就是为民办实事的着力点。城隍庙是三原县的地标式景区,在附近停车,时常是一位难求,群众停车要绕较远的路。最近,该县把一块闲置多年的土地盘活,建成65个停车位和一座高标准公厕,大大缓解了人流密集区的停车、如厕难题。

不仅如此,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和需要,三原县投资1.03亿元,实施陂西镇中心校教学楼、鲁桥镇孟店小学教学楼、大程镇福音小学教学楼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南郊中学10号教学楼、城东保障房配套小学教学楼主体基本建成。

此外,三原县还将为民办实事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记者走进三原县渠岸镇大吉村,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直通农田,一排排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间,撑起了村民的致富梦。“镇上统一建好了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我和家里人商量准备申请4座大棚,种上小乳瓜,预计每亩收益能有6万元。”大吉村村民于正说。针对蔬菜大棚一次性投资高、风险大的问题,渠岸镇用专项资金建设大棚,再将大棚租给群众,群众可以低门槛发展大棚种植产业。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