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城关街道立足“做有温度的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基调与方向,以“微心愿”托起大民生,“真服务”做细大党建为抓手,通过强化区域化党建联动共建机制,促进与“微心愿”的有效对接,用志愿服务实现对困难居民的精准帮扶,让党员群众时时触摸党建“脉搏”、感受党建“温度”。
街道社区善搭台,种植“微心愿”。为帮助困难居民实现梦想,让爱心在全社会传递,城关街道以宝塔社区的特色——“微心愿”活动为基点,以点带面在各社区搭建微心愿收集和认领平台。在“微心愿”收集方面,城关街道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心愿树”、“心愿墙”和“心愿信箱”等平台,凡是需要帮助的群众,既可直接把自己的小愿望写到“微心愿”平台上;也可以通过向社区网格员反映,经过社区进行整理,公布到该平台。在“微心愿”认领方面,城关街道创新工作方法,在“城关党建云平台”上开通“微心愿”认领板块,社区定时把整理好的“微心愿”发布在“城关党建云平台”的“微心愿”上,全街道的党员群众可根据困难群众的需求力所能及地选择认领“微心愿”,打破了原先哪个社区的“微心愿”,哪个社区的党员群众认领的局面,扩大了爱心传递的范围,进一步架起了党群之间的爱心互动桥。
党建联建创机制,认领“微心愿”。面对资源在基层的应用效能十分低下的困境,城关街道充分发挥党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作用,通过完善共驻共建单位和党员“双报到”机制,建立“菜单式”双向需求表,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党员和热心人士根据自身能力、爱好和特长,自愿对需求表内的“微心愿”和“志愿服务”进行认领,实现资源在社区的有效对接。针对“双报到”单位和党员认领完成“微心愿”和“志愿服务”情况,街道每季度对该项工作进展进行工作通报,年底组织满意度测评,并借助街道“万星耀城关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群众进行表彰公示,达到辐射带动作用。今年六月份城关街道宝塔社区15家共驻共建单位如文化馆、县检察院、县医院、职教中心、县图书馆、经合局、公安局党委、城关中学、交警大队等认领完成了19个“微心愿”,从科技系列丛书、遥控飞机、米面油、电磁炉到理疗床,党建联建让社区居民心里暖了起来。
志愿服务传爱心,递送“微心愿”。流金七月,党旗飘扬。城关街道组织全县80余家共驻共建单位的1200余名彩虹志愿者,身穿彩虹小马甲,穿梭在澄城每个小区、每条街道、每幢楼栋、每位困难群众的家中,他们或手捧“微心愿”信箱,或带着书包、文具,或提着米面油,或拿着医疗诊器,把群众的“微心愿”落到了实处,把爱心传递到居民心中。其中,兴华社区的吴易轩小朋友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想要一本童话故事书,曹莉同志了解后就上门入户帮其实现了这个小愿望。宝塔社区15岁的张瑜钰,出生时因发高烧导致大脑受损,以至于全身瘫痪,她希望自己有一个理疗床,能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帮助。社区书记吴忠元发动辖区共驻共建单位捐款5600元送到张瑜钰家中,为其“微心愿”保驾护航。辖区81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史清贵,生活十分困难,老人的心愿是爱心人士能满足平时生活所需的米、面、油,并希望能送到家中。共驻共建单位房管所的志愿者们身穿“彩虹小马甲”,为其送去生活所需,并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
“微心愿”是人人可为的善举,是事事可做的志愿,是时时可为的文明。一套课外书、一台护眼台灯、一个电子手表,一个电磁炉…,每一个“微心愿”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初看起来微不足道,细细品味却直击人心、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