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新城街道禹明宫社区成立于2013年10月,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居民 3924 户6453人。近年来,禹明宫社区秉承初心、匠心、热心、同心的“四心”理念,践行“六融六推促治理,精准服务360”工作思路,以“三需分流”为导向,充分发挥镇办包联领导、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第一书记、社区工作人员、兼职委员、在职党员“六支”队伍力量,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造小区社区幸福同驱,驻区社区和谐共振,社会社区同驱奔跑的城市基层治理新形象。
一、画好党建“同心圆”,引领服务“心连心”
禹明宫社区以党支部为主导,坚持党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统领,在横向层面建立社区驻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的党建共驻共建联合会议,大力拓宽组织覆盖面;纵向层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党支部为主体、楼栋中心户(党员志愿岗)为支撑,社会组织党员为补充的工作体系,着力延伸党建神经元,强化党组织全覆盖。构建“1+4”工作模式,即社区党组织+党建联合会+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社区组织体系,巩固社区支部核心堡垒功能。各类党组织通过思想工作联做、党员教育联抓、组织生活联过、阵地资源联享,绘就“同心圆”,建起“连心桥”,形成了团结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工作合力。
二、织密网格“户联网”,推动服务“全覆盖”
结合“党建同心圆”优势,禹明宫大力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将社区划分10个网格,绘制了详细的网格地图资源分布,将社区党建、公共服务、综治稳定、环境整治等工作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按照“一格三员”的要求,择优选择社区干部担任专职网格管理员,社区党员、在职党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协管员,兼职委员担任网格指导员,形成推进基层网格治理的合力,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网格管理员、协管员做好网格的日常巡查,对发现的一般性工作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社区协调的工作,及时由社区联系网格指导员等商榷处置;对职能交错,社区无法解决的问题逐级上报办党委,启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矛盾在网格中发现,急事在网格中化解,难事在网格中协商”的工作格局。
三、念好管理“融合经”,打好服务“组合拳”
1.融合发展理念,创新社区制度管理。以“四心”理念为根本,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打造书记谋全局、主任细安排、监委促落实、包片网中动的联动机制;制定共驻共建联合商议制度,形成社区、单位、企业、商圈等资源共享,服务居民的互动机制;严格落实“支部提、两委议、党员决、群众晓”的互通方式,共商社区事务。
2.融合效率理念,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以作风教育为抓手,加大考勤考核管理,坚持天签到周通报月公示的方式,充分调动社区人员工作积极性。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民主评价,有力推动社区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形成爱岗敬业、服务居民的良好氛围。
3.融合服务理念,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以提高服务实效为目的,建立AB岗位工作制度,做到岗位有人、岗职协作、岗务互补的服务居民新常态;逐步完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分类设岗责任书、党员积分管理和承诺书,增强社区党支部向心力、凝聚力;创建“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示范商户,设计爱心服务项目,打造服务居民新模式。
4.融合特色理念,强化社区孵化能力。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探索推行“爱好者申请—社区提供场所—定期学习—形成团队”的孵化方式,坚持成熟一个,孵化一个原则,充分挖掘辖区内民间艺人、手工艺者等,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兴趣小组。截止目前,社区已成功孵化了锣鼓队、根艺队、草根烙画、书画等特色团队。
5.融合志愿理念,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以党员示范岗位为契机,通过文明商户便民服务活动,设立文明示范商户40余家,加挂爱心服务项目标识,常态化为市民提供爱心座椅、免费茶水、清洗眼镜、爱心急救包、义务理发、义诊、公益讲座等便民服务,既激发商户参与文明善举的热情,又开辟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新途径。
6.融合共建理念,加强社区资源共享。以“三需分流”为基础,定期组织辖区16个共驻共建单位召开联合会,搭建共建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社区联合驻区单位、辖区商户、在职党员等组织召开知识讲座、义诊、文艺汇演、文娱比赛等30余次活动,丰富辖区居民生活,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