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在主题教育中,强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照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创新推行“六+”模式,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公建+共享,建阵地。整合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资源,采取新建、配建、调剂等方式,为3个城市社区落实活动场所3000平方米,整合资金400余万元,高标准完成内部功能配备和装饰工作。组织263个驻区单位同6个社区建立共享党建阵地210个6000余平米、活动广场17处、体育设施110套。东岗社区还利用微信群、QQ群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建立线上阵地,发布学习资料、学习要求、惠民政策和志愿服务通知等,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等业务,推动社区工作智能化。
公益+微利,优服务。在6个城市社区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发放服务居民“边心卡”,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代办式”服务。金福湾社区、东兴社区分别成立党建联盟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低于市场价格开展日间照料、幼儿托管、课业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还设立爱心超市、老年理发室、幸福餐厅,为社区居民购物提供低价、便利,为独居老人提供低廉、优质服务。
配优+提质,壮队伍。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机制,全面完成6个城市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均为大专以上学历,108名社区工作者本科以上学历占87%。针对社区干部开展“点单式”“观摩式”“实训式”培训8次,有效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采取“1+X”帮带形式,组织社区“两委”成员分别帮带若干名青年社工,定期谈话、汇报,培养社区骨干15名、后备力量18名。
固定+轮值,强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城关街道党工委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的作用,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召开三级会议22次,解决社区活动场所、城区街道停车等问题60多件。明确县委、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办“三办联建”工作职责,双向互动及时掌握动态,实行“会长”季度轮值,先后从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中选任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轮值会长”18名,开展共建活动23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70多个。
网格+条块,促治理。社区内辖区以主要街巷、楼宇为界划分网格,配齐“三长五员”管理人员,协助执法部门宣传政策法规、治理乱设摊点、维护交通秩序。探索推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的“1+N”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全面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促进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法治化。建立社区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多元化议事协调机制,化解停车场矛盾、物业费拖欠、供水供暖等矛盾纠纷20余起。
考核+激励,严管理。利用“智慧红云”,组织基层党组织定期上传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监管,推广特色做法、通报存在问题。把城市基层党建列入街办和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加大考评权重,对共建抓得实的单位增加党建经费支持,对党组织负责人优先提拔使用。同时,把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情况作为驻区单位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由社区提出评价意见。
(供稿:商南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