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为巩固提高脱贫成效,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四个不摘”要求,麟游县继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全面推进“十大提升行动”逐步提高脱贫质量,强化资金保障、驻村帮扶、防返贫监测,加大扶贫扶志力度, 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产业脱贫提质增效惠民
不断完善修订“三级”产业规划,对2016年以来的扶贫产业发展情况全面评估。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实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化推进机制。推广“嵌入式”产业模式,继续落实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和技术帮扶措施。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产销对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农产业特色化、规范化、现代化步伐。
就业创业稳定增收
充分利用省市就业扶贫APP,强化“三级”平台精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和就业政策,提高劳务输出量。推进新社区工厂的建设,培育和发展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就业培训,鼓励群众创业带动就业,达到年内贫困劳动力新增500人以上,免费就业培训600人以上,建立3个以上的社区工厂,创业人员10人以上。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
按照不同搬迁规模实行差异化配套保障,配齐公共服务设施,摸清产业就业状况,配套建设扶贫区,对800人以上的南坊新城搬迁点至少配套建设1个社区工厂及第三产业投入,对300户以上的集中搬迁点,要逐步建设社区工厂吸纳就业。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提高移民搬迁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有序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教育扶贫阳光助学
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七长”责任制,加强流动学生动态管理。实施“春雨计划”,对贫困家庭子女分类实施帮教助学,织密织牢控辍保学护网。深化城乡教育联盟,加强渭麟、沛麟交流合作。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持续下沉,改造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完善教育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优化乡村师资队伍。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实现每一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健康快乐成长。
健康扶贫贴心惠民
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加强部门联动,完善“一站式”即时结算。加大大病专项救治力度,提高慢病签约服务质量,落实门诊特殊慢病救助政策,提升县镇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镇村医疗队伍建设,深化“健康村庄”“健康家庭”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
兜底保障织网暖心
织牢“七网”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无劳力、弱劳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落实低保保障政策。对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全面落实各项补贴,启动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面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机制,织牢临时救助保障网。聚焦老弱体残人员分类施策,织牢特殊群体保障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在资产收益上予以倾斜,筑牢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扶贫资产规范管理
对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摸底排查,按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扶贫资产进行分类,明确扶贫资产所有权。落实“三级”管理责任,建立“三级”扶贫资产台账,制定建立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
金融扶贫持续跟进
摸清贷款需求贫困人数,建立台账清单,继续执行扶贫小额贷政策,做好扶贫小额贷延期、信贷风险、稳妥使用和担保等问题,充分发挥小额贷在扶贫领域的作用,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不断扩大金融扶贫成效。
基础设施共管共享
全面排查贫困村、贫困户水电安全情况,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分类制定提升改造方案。实施绝缘化改造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三级”工作责任制,推进通村公路“路长制”,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全市行政村宽带网络、手机信号全覆盖。完善以村为主、权责明晰的基础设施管护责任体系、投入机制、管护制度,全面提升“1+9”基础设施管理办法。
组织领导长效推进
强化市县党委统筹协调,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和镇村党组织责任责任制,保持攻坚态势不松懈。加大动态监测防止新增和返贫,强化“四支队伍”驻村帮扶时效,对重点人群实施“五步工作法”防返贫,加大扶贫扶志扶智力度,为每个贫困村储备1-2名后备干部。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发挥党建促脱贫作用,夯实脱贫增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