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千阳:“4+”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加速度”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0-07-02 16:01 作者:千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屈亚奇 千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杨红强

今年来,千阳县大力实施城市基层示范引领行动,按照“4+”思路,扩覆盖、强管理、优服务、提效能,推动社区“小党建”到城市“大党建”纵深跨越、华丽转变,跑出城市基层党建“加速度”,达到了党建工作和城市基层治理互促共赢的良好效果。

“互联+共建”,强机制聚合力

注重顶层设计,在上下联动、条块融合、区域协同上持续发力,形成了目标同向、无缝对接、协调联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体系。一是“联席兼职”促融合。县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大党委”制。纵向上,建立县、镇、社区3个层面的城市党建联席会,组织、人社、财政等多部门定期联席议事,促进“党建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机制有效运转。横向上,建立社区兼职委员制,把驻区部门、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统一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联建范畴,引导各领域“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开放中融合、在共赢中发展。二是“项目超市”保落实。每年初,社区党组织充分征求辖内党员群众需求意愿,建立共驻共建“项目超市”,依托“单位联点党员领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活动,动员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在职党员干部对接认领,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联席会评单的“四单管理”模式,推进共驻共建活动有机衔接、有效落实。今年以来,各驻区单位成功对接认领服务项目64个,其中15个项目已实施完成,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工作上水平”的共赢目标。三是“双向考核”验成效。修改完善《全县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赋予城关镇党委、3个社区党组织对驻区单位党建工作20%的评分权,既让驻区单位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又倒逼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县上考核驻区单位、评价考察干部时,听取城关镇党委和社区党组织意见,并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在职干部在社区现实表现作为单位综合考评、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上级考核社区党组织时,同步听取和征求驻区各单位、各行业代表意见,通过双向考核,打通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达到共同管理目的。

“集中+分类”,严管理激活力

夯实党员教育管理,建立“集中+分类”管理办法,确保社区党员监督管理无遗漏、学习教育全覆盖。一是制定细则“积分管理”。以“三三党旗增辉行动”为统揽,修改完善社区党员积分管理办法,按照“一人一卡”“一人一档”,集中建立积分台账,重点从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参与社区建设、联系帮扶困难居民、积极建言献策、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等方面,科学设置共性、个性积分指标、制定考评细则,通过月末考评、季度公示、年终评比,将社区党员党性状况和履职情况以积分形式量化考核,用“小积分”画准社区党员“立体像”,激发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参与社区建设新动能。二是突出个性“分类管理”。着眼社区党员从业性质、身体状况、生活特点的差异,紧紧围绕“家”理念,建立分类管理办法:在职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流动党员通过定人、定期、定内容的“三定”方式线上线下“跟踪管理”;对老龄党员送学上门、定期走访、慰问关怀,实行“关爱管理”;为失业党员送政策、搞培训、促就业,进行“帮扶管理”;确保给在职党员再安个家、为流动党员找到家、把离退休党员接回家、给失业党员一个温馨的家,形成 “同在屋檐下、共爱一个家”的亲和氛围。三是丰富形式“创新管理”。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的同时,顺应党员层次多样、需求多元实际,以地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为抓手,创新开展“流动党课进社区”“指尖上的社区党建”“爱心奉献月”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去年以来,在西新区社区建设社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教室,为社区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搭建载体平台,形成立足社区、辐射全县,融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党性教育体系。

“减负+增效”,深改革增动力

深化改革、创新举措,着力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效提升社区党组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一是“松绑减负”强动能。严格贯彻落实社区减负工作意见精神,明确界定社区工作职责,严格推行公共事务准入制度,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列出社区协助政府开展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规范社区考核评比活动,精简社区会议和台账,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做到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权责对等。同时,把上级部门、联点单位、社会力量投入的资金、物资、项目捆绑打包下放到社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确保社区工作者干事有激情、工作有成就。二是“定责赋权”明职能。县委赋予城关镇党委和3个社区党组织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加强社区治理等工作方面的指导权,对辖区县级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辖区县级单位和党员的评先树优权、考核评价权,对驻区单位党建目标考核、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比中的民主评议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意见建议权,确保了城关镇党委和3个社区党组织有职权、有能力协调各方、服务全域。三是“购买服务”提效能。以强化社会参与、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在全县探索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区服务项目,通过明确购买主体、规范购买内容、完善购买机制、严格监督管理,充分借助社会专业力量推进社区相关工作高质量、高效能完成。今年来,鼓励引导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县继红学校等各类市场主体,走进农民进城居住集中的社区,开办工厂,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服务岗位,推进进城居住农民融入城市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体+载体”,优服务显魅力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平战结合、高效运转、反应灵敏”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应急处置“快准稳”。一是支部建在“网格”。构建“三级网格”:以区域板块、交通干道将城区划分为15个一级网格,以小区、楼院为单位划分二级网格53个,以小区内楼栋为单位划分三级网格476个;一级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二级网格设立党小组,三级网格由居住其中的党员担任网格联络员。通过建强组织体系、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全面贯彻,推动社会资源和服务力量有效下沉,达到城市基层治理“无盲区”、服务群众“无死角”。二是服务沉在“小区”。按照社区居住党员“地缘、业缘、趣缘”状况,精心设计服务岗位,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全县3个社区党组织共设立“阳光政务”“四点半课堂”“医养诊疗”“即速代办”“巧娘家政”“e家连线”等10大类服务岗位,动员驻区1260名党员、3094名干部8小时内履职在单位,8小时外奉献在社区,通过结对子、组团式、个性化等方式服务居民群众,营造 “身在社区、心系社区、奉献社区”的浓厚氛围。三是作用显在“战时”。组建“网格管理”一套班子、一队人马,赋予“网格党支部”、在职党员干部平时服务、战时出击“两项职能”,由县委组织部统筹协调、城关镇党委牵头抓总、县应急管理局具体部署、网格党支部贯彻落实、网格内全体在职党员干部共同参与,每年至少组织开展应急方案学习和应急实战演练各1次,全面检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时效性、科学性及风险应对能力,达到“一招破题、满盘皆活”的城市基层治理效果。

(供稿:千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