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城市社区服务质量,着力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社区服务“便民化”,提升“满意度”。按照资源共享、双向开放的原则,将驻社单位独有资源变为区域“联盟”共享资源,48家驻社单位、12家“两新”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双向开放;先后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个,党员活动室16个,配套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警务室、党员活动中心、居民健身室、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积分超市等功能室,把服务做到家门口;实施社区便民服务“提标清零工程”,将13个小区休闲活动长廊集中升级改造,打造成宣传党的政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党员志愿服务、为民服务代办的前沿红色微阵地,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百米”。
诉求解决“务实化”,提升“和谐度”。制定驻社单位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把驻社单位的“好资源”变成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好项目”。在跨行业、跨单位的开放式活动中,由联盟成员单位轮流牵头组织开展活动,通过“群众点单、总支下单、联盟接单、组织评单”的“私人订制”模式,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加强社区、联盟单位、群众之间的日常联系,增强与群众的“粘度”。截止目前,共协调解决下水堵塞、道路铺筑、小区垃圾处理、门窗更换等事关居民切身利益事项60余件次,落实惠民实事128件。
志愿服务“多样化”,提升“美誉度”。 推进落实“双报到”机制,深化拓展在职党员“双岗双争”活动,在4个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基地,组织28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岗。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划分党员责任区138个,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积极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志愿服务集中活动32场次,组织“好媳妇、好公婆”“身边好人”评选宣传活动26场次,有力促进工作下移、服务下沉。
(供稿:山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