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宝鸡市陈仓区以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为目标,持续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和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突出“四抓四促”,聚合力、强管理、优服务、提效能,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格局。
抓组织领导,促工作合力“最大化”。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区委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区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五级(区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组织轴心联动体系,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制度,区级领导带头每季度调研指导一次包抓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镇街党(工)委每月召开一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度会,镇街党(工)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包抓社区督促推进党建工作。三是落实考评制度。健全月例会、季点评、半年考核督查等制度,构建双向沟通协商、双向考评管理,齐抓共管、互动共促的制度体系,实行专心、专职、专人、专责“四专”管理和“双考双评”,把抓党建工作实绩与社区正职绩效薪酬挂钩,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抓管理机制,促基层治理“精细化”。一是小区楼宇网格化。全区16个社区划分为155个网格单元,在每个网格单元成立网格党支部,建立以街道党工委为龙头、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网格党支部为堡垒、小区党小组为单元的组织联动体系,依托网格打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筑牢党在城市社区的工作基础。今年以来,共通过网格单元发现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二是共驻共建项目化。由城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在区委组织部统筹协调下,驻社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制定年度共驻共建计划,明确驻社区单位职责任务,将参与共驻共建情况定期反馈上级主管部门,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共驻共建制度化长效化;三是管理方式精细化。不断加大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力度,不定期组织外出培训“充电”,提高社区党组织“掌舵人”综合素质。将社区党员分骨干、普通、流动、在职、退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类型,分层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管理,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实效性。依托党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建立社区网络党支部,搭建社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服务互助、交流分享新阵地。
抓载体带动,促便民服务“品牌化”。一是健全兼职委员制度,构建城市党建“大格局”。建立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驻街道社区单位党组织班子成员、包抓部门负责人、驻社区民警中的党员、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的党员负责人等157名兼职委员参与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今年以来共召开20余次会议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构建党建工作联抓、文明创建联动、社会治安联防等区域化共驻共建机制,推动城市社区与驻街道社区单位互联互动、深度融合。二是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全区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包抓社区报到,与16个社区“点对点”架起党群“连心桥”,签订帮扶共建协议。2300余名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报到,主动认领服务事项,参与社区为民服务、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有备案的集中服务活动3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70余件。三是畅通意见征求渠道,开通民情征集“直通车”。建立民情信息收集平台,通过走访了解、居民反映、网舆收集、开门纳谏等形式,及时梳理汇总、上报、处理民情民意,累计办结民情事项600余件。全力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标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个,优化岗位设置,实行“一厅式办结”,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四是聚焦双战双考,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16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城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员职工,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利用街道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业主微信群等平台,实现排查全覆盖、信息全共享、维稳全掌控,先后组建党员先锋队16个、志愿者服务队46个,临时党支部8个,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73个,有效遏制疫情扩散。
抓改革创新,促社工队伍“职业化”。按照省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试点意见,聚焦“五大体系”,精心制定试点“1+9”文件,形成“工作链条”。一是聚焦进入有渠道,以科学化方式拓宽队伍源头活水。依据辖区户数和居民数,核定“社工员额”,通过考核考察、定向招考的方式,将社区“两委”班子中的省招专职和协管员纳入员额管理。二是聚焦待遇有保障,以多样化手段激励队伍干事创业。建立“四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基本薪酬为薪酬总额的90%,剩余10%作为年终绩效薪酬,经考核适当拉开差距。三是聚焦提升有标准,以专业化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构建专业化培训模式,探索“全科社工”培养工程,打好以学代培、以赛促培、以评引培、以践带培的“组合拳”。四是聚焦发展有空间,以制度化创新打通队伍晋升通道。建立社区工作者基本薪酬与岗位等级相对应并定期增长机制,根据事业单位工资普调增资情况同步联动调整,形成完整配套的职业发展体系。五是聚焦评价有导向,以科学化考核激发队伍生机活力。编制社区和社工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优秀社工”予以奖励。
(供稿:宝鸡市陈仓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