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长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场会和全省组织部长座谈会精神,坚持将服务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扎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统筹“近邻”资源,启动50个邻里服务驿站,为居民提供15项代办事项,让“最多跑一次”变“一次不用跑”,着力打造贴心、方便、丰富的为民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贴心,工作人员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你好,我们老年人最近要开始年检认证了,在家摆弄了好几天都没弄明白,能不能教教我们。” 6月底的一天,郭杜街道香溪路社区“家门口服务站”接到了不少老年人关于智能手机操作的诉求。了解后才知道,高龄补贴年检即将开始,很多老年人独自居住,不会操作。于是,香溪路社区党支部联合西邮国防青年志愿服务队和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爱心青年帮,决定为老年人组织一场“青伴夕阳”的智能手机现场教学。教学现场,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问题一个接一个。“手机总是太卡,怎么清理垃圾?”“微信好友怎么添加?”“我想和孙女打视频通话,不知道怎么发?”……面对这些疑问,志愿者们“一对一”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手把手讲解了方法,直到他们彻底明白,会操作为止。这件事情,只是长安区打造“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品牌的一个缩影,也是50个邻里服务驿站的日常画面之一
方便,出门5分钟就能办事。为丰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将“15分钟政务服务圈”升级为“5分钟办事圈”,推动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快捷办,今年4月下旬,长安区营商办、行政审批局组织韦曲、郭杜两个街道,对下沉至街道的公民个人办事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并深入各社区开展调研,在城市主干道、楼宇、商圈、广场等人流量大、服务需求多的地方设立50个邻里服务驿站,精准下沉群众呼吁最高的15项居民个人办事事项。邻里服务驿站建立了社区便民站,为社区居民办理生育登记、失业登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多项个人事项,打通“社区便民服务圈”,实现基层治理“微循环”。“现在办业务,出门5分钟就能到服务点。”书香路社区李大爷说,以前办业务要走好远,如今出门没几步就是邻里中心,一站式办理完结,既便捷又省心。
丰富,“邻里中心”嵌入更多便民服务。除了方便大伙儿办理业务,驿站也是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的场所。在郭杜街道 “邻里中心”,有人静静地读书看报,有人在专心画画写字,有人在体验老年康复……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映衬出群众生活的和谐美好。感受着今天的幸福,居民们纷纷称赞,郭杜街道邻里中心的建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大变化。特别是,长安区创新“政务服务+社区+商业”服务模式,在长百新都市生活广场“烟火巷”里,为市民提供诸如共享厨房、配钥匙、熨烫衣服、修鞋等更温馨、快捷、精准、齐全、智能的“五星”便民服务,通过嵌入更多“政能量”,最大程度利民便民,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长安区将进一步分阶段、分步骤地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户籍、计生、社保等事项纳入邻里服务驿站,使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
(供稿:西安市长安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