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邑坚持“党建引领、服务联动”工作理念,建立社区“四单模式”一体化服务机制,撬动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合力,推进为民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建强班子,筑牢组织基础。以打造“头雁领航”队伍为目标,选优配强20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班子,平均年龄38岁,本科学历占比90%以上,全部实现“一肩挑”,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立了“益起来社工坊”“慈善社会公益组织”“党员先锋队”“共驻共建志愿者”“小红帽少先队”五支专业服务队伍,招纳持证社工16名,党员先锋队76支304人,引进社会组织5家,各类志愿者800多人,进一步建强“人才生力军”,激发社区干部精准化、精细化为民服务热情,建强基层组织堡垒。
创新模式,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居民点单、社区理单、单位领单、社会评单“四单”服务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实行“走下去+请上来”双向“点单”模式,征询“需求订单”280余条,收集微心愿140余条,梳理居民合理诉求126条。依托 “单位行业治理力量、志愿服务队伍力量、新型领域力量、基层群众治理力量” ,对收集到的各类诉求及意见进行“分拣”,理出民情“三本账” 和居民需求“六类订单” ,建立为民服务清单和居民服务档案。发挥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红色业联体”等组织职能优势,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定制“服务套餐”,每半年指导社区召开一次订单服务成效测评会,对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截至目前,已同卫健、民政、住建等89家单位党组织签署《共驻共建协议书》,开展互助互建活动,累计开展义诊30余场、健康讲座36场、消防安全讲座8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空巢老人一对一、服务和团体辅导活动50余次,开设早教服务课程120余次,文艺汇演10余场,完成商贸、翠屏、砖厂等小区房屋改造、化粪池修筑和下水管网等工程,完成各类“订单”525件,完结率90%以上,5800余名居民在活动中受益。
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支部牵头,探索建立了“1137” 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构建 “四级网格” 矛盾纠纷排查体系,从辖区离退休党员、老军人、老干部、志愿者中选聘“两长四员” ,统一挂牌上岗,赋予职责,示范带动其他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特别在疫情防控和人口普查等重要工作中,主动亮身份、走在前、作表率,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凝聚强大正能量。依托咸阳市首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李建会调解工作室”,坚持“五个第一” 和“四大个人特色” 方法,依法依规依理依情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办、矛盾从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