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长安区:用准用实用活考核“指挥棒”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2-15 10:24

去年以来,长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陕西省全民健身活力县等40余项荣誉称号,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测评中取得3次第一、1次第二佳绩。

定准定实目标

树牢鲜明发展导向

构建体系完善、运行顺畅、具有长安特色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广大干部严格对照“红绿灯”走、跟着“指挥棒”跑,以高质量考核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明确考核框架。紧扣省、市、区中心工作,构建了“市考指标+重点个性指标+争创一流指标+负面清单”指标框架体系,并将争取各级表彰奖励、现场会、工作试点等纳入加分内容,引导广大干部攻坚克难、探索创新。二是设置特色考题。逐步加大量化指标考核,非量化指标同比缩减超20%,量化指标占比上升到70%。同时对16个街道、68个部门设置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差异化指标,确保不同班子、各类干部各有各的“赛道”。三是差异赋分权重。持续加大对秦岭保护、生态环保考核力度,加大全域治水、重点项目、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赋分权重,为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和考核结果的精准性打牢基础。

QQ截图20220215100559.png

微信图片_20220215101105.jpg

考准考实过程

推动考核提质增效

全面承接市上在平时考核、满意度提升、十项重点工作等方面的创新机制方法,探索构建以日常考核为支撑、季度考核为周期的全新绩效考核体系。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指标通报、日常管理、预警提示、专项督查等全方位、多维度日常考核模式,为年终考核提供重要补充,实现“结果控制”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聚焦动态管理。制定印发我区“一措施两办法”,每季度将指标进行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挂图式作战,引导各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重在日常。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建立“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自查”“一季一研判”制度,针对市考“红黄绿”三色预警,定期向责任单位下发预警提示函,引导各单位明确差距、找准目标、全力争先。

QQ截图20220215100612.png

用准用实结果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坚持抓实考核“后半篇文章”,以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一是突出正向激励。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年终考核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级各部门凝聚合力推动防控举措落地落细。对街道、部门适当增加优秀等次名额,对37个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创新干部初始提名权,提出“三级名单一个民主”干部选用办法,两年多来从一线提拔、重用、交流处级干部106人次,运用“鼓励激励”机制调整干部76人。二是强化反向约束。通过开展“10正面、10负面”政治素质测评,实现拟提拔重用干部专项测评全覆盖,确保考察人选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信得过。制定《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谈话提醒工作方案》,对全区103名区管中层正职干部在党建、干部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提醒谈话7人次。对市考排名滞后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约谈提醒,倒逼任务落实。三是激发干部活力。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发现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优秀干部调研有关工作的通知》,精准识别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处科级干部。对74个单位领导班子综合研判,与1821名干部谈心谈话,推荐后备干部229人。将科级干部考察任命权下放到部门、街道,权限下放以来共任用科级干部664人次。印发《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实施方案》,对50名政法系统和45名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满10年的科级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形成良性干部流动机制。(长安组工)

QQ截图20220215100622.png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