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武县积极探索,以网格为基础,以服务为载体,以平安为目标,全力打造网格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责任网”、“防控网”和“智慧网”,实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长武县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的原则,把全县133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划分为149个管理网格,把全县644个村民小组和297栋楼宇划分为941个服务网格,实现了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党建引领,建立三种运行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统筹县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诉源治理调解员、二三级巡防队员等现有人力资源,建立了由县综治中心主任担任总网格长、各镇街政法委员任网格长、173名村社区专职网格员组成的管理体系,形成了“党支部+党小组+调委会+网格”的组织体系、“网格员+调解员+巡防员”一员多岗的工作体系和“村民小组长+楼长+党员志愿网格员”的服务体系。完善机制,实行四项管理措施。实行“基础补贴+奖励补贴”两个政策,月考核、季兑现、年考评三项制度,建立信息采集、定期走访、一站式调处、常态化巡逻四项机制,制定网格长、政法委员、党支部书记、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五方“责任清单”,通过个别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每半年进行一次责任考评,开展一次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奖惩。
长武县发挥网格员的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作用,对家庭婚姻、邻里矛盾等一般纠纷即调即处,对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复杂矛盾及时上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分类处置,及时深入“前沿”进行“一站式”调解,做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今年全县共调处矛盾纠纷342起,开展心理咨询23起。推行“零距离”便民惠民机制。依托网格“小阵地”,组织开展“法律惠民零距离”等主题活动,免费为群众、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针对孤寡、残疾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核酸检测、办理公证等社会关怀服务,“零距离”传递“网格关爱”。目前,出台便民措施10余条,开展为民主题活动40余次,协调落实事项189件,提供政策咨询259人次。推行“全方位”应急处突机制。建立信息动态报告、处理和反馈制度,每月研判一次社会治安信息,及时掌握城中村、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等信息,做到对网格内“人地事物情”一口清。对突发性事件、不稳定因素、不安全隐患等立即掌控报告,及时预警监测,全程跟踪处置。今年以来,配合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信息1.8万余条,排查处置井盖破损、电线外皮裸等基础设施隐患98处。推行“广角度”政策宣传机制。在协助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社会闲散青少年、邪教痴迷者等人员的教育管控,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治安、安全巡查巡防、疫情防控的同时,有效发挥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政策信息传递到群众,今年来通过微信群、小广播、小展板等宣传疫情防控、法制信息、扫黑除恶等方面政策信息2万余次。推行“互动性”政务服务机制。网格管理员每天走访,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低保、合疗等一般性审批事项,按照代办、处理、反馈流程,网格员为群众开展代办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代办便民事项500多项。
长武县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载体,建成了以“七室一院”为主要内容的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信访、调解、法律援助、治安处置等一体化运行,信访受理、矛盾调解、治安防控、法规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一站式服务,对群众反映事项统一受理、分流转办、现场办理、限时督办等一揽子解决。构建网格信息平台。按照“一网互联、数据互通、管服互促”的思路,加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凸显大数据优势,在镇村社区建成了145个综治视联网平台,分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综治网格实时监控和调度水平,构建了上下贯通、相关领域联通的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
据了解,2021年全省平安建设满意度调查显示,该县社会治安满意率为98.81%,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调处率为97.29,平安建设知晓率为97.99%,平安建设满意度为98.54,分别位于全市1-3位。该县“三网式”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人员流动性增强情况下加强基层治理的新方式,是社会转型期利益矛盾多元化情况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新途径,是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后增强群众幸福体验感的新尝试,筑牢了社会治理坚强底座,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了“长武模式”。
(中共长武县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