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洛南县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发挥党建“首链”作用,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坚持抓党建、优服务、强治理,激发城市基层治理活力,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扎实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条线”布局,奠定基层治理制度基础。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建立县委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机制。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工)委的“龙头”作用,由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包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片区(网格),加强基层治理全链条预防控制管理。在符合条件的村(居)民小组、片区(网格),及时成立党支部、党小组或者临时党支部,建立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片区、网格体系。
“一把手”主抓,夯实城市基层党建责任。明确县、街道、社区三级责任,实施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城市党建“一单四制”,逐级签订责任清单,实施每月督导、每季通报、半年评议、年终考核机制,将城市基层党建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和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自上而下拉长拓宽“责任链”。搭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网络体系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街道办通过建立书记抓全盘、总支抓片区、支部书记包小区、党小组长包楼宇、网格组长包联群众的“五抓”抓机制,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居民楼中,织密管理服务网,形成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机制。成立各类小区党支部38个,成立物业管理企业党支部3个,在党员人数较多的楼宇设立党小组27个,形成了以党支部为主导,物业公司、业委会、小区居民等多方联动的小区治理架构。
“一盘棋”布局,增强城市基层的整体效应。牢固树立“系统、融合、共建、互动”理念,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有机整体进行谋划和推进,通过理顺基层管理体制,畅通服务主线条,激发社区多元共治,激活发展“红色动能”。坚持在推进街道赋权扩能上用力。深化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单独设立街道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前台服务+后台支撑”运行机制,推动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社区负责、承办、协办的56项事项,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对全县33名社区工作者,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待遇体系,待遇报酬每月平均提高814元。召开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化“双报到”暨建立“双考双评”机制动员部署会,对相关业务进行培训。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各县直党员党组织赴社区报到,同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机关党员讨论认领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制定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70件,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
“一揽子”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将居民职业、特长等群众资源,小区墙面、广告屏等公共资源,驻小区单位业务职能等共建资源,统筹纳入街道社区资源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枢纽,生成服务项目。创新实行“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为主的“三单”管理机制,全面解决统筹资源不足、服务党员群众水平不高等问题。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四皓街道党工委、阳光庭园保障房小区党委等8个党组织组成西城区小区物业党建联建联席会议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小区物业党建联建的重点任务,通过解决疑难问题,推进工作开展。开展在职党员认领服务岗,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等活动,扎实推进在职党员到常住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工作,坚持在职党员服务纪实制度。围绕党员中心户、楼栋信息员、便民代办人、政策宣传员、志愿义工等岗位特点,利用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碎片化时间,在管好自己、带好家人、引领楼栋、服务社区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供稿:洛南县委组织部